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金融业逐渐融合,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成为金融领域新的搅局者。借助网络的便利性,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加速了金融脱媒,传统商业银行的间接金融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在互联网金融各种新兴业态中,P2P网络借贷模式发展尤为迅速。P2P网络借贷平台通过短平快的借贷方式,目标市场直指被传统商业银行忽略的小微金融,通过准确市场定位,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及个人的融资需求,因而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P2P网络借贷井喷之势发展的背后,反映了我国传统借贷模式难以满足民间借贷的实际需求。从江浙等地的实际情况来看,潜在的民间借贷需求十分巨大,资金需求者无法获得融资服务。而从投资渠道方面看,在股市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资金富余者缺乏良好的投资工具和渠道。这种供需间的矛盾,加速了P2P行业的发展。另外,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P2P通过网络手段实现跨空间资金配置,解决了这一困局。但在解决融资矛盾、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同时,P2P网络借贷行业也暴露了诸多风险。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十一长假以后,平均每天就有一家平台倒闭,而且也有很多平台面临挤兑的风险。此外,国内P2P平台众多且资质良莠不齐,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迅速膨胀,蕴藏的风险却也逐日攀升,但当前网络借贷平台无论从组织架构上还是从人员能力上都无法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随着P2P网络借贷规模日渐膨胀,风险日益暴露,行业专家和学者普遍对此予以重点关注。围绕网络借贷的法律性质以及风险监管等方面的讨论充斥于各大媒体和会议之中。监管部门也已经组织行业调研,就监管政策征求各界意见。当前业内人士普遍呼吁监管政策尽快出台,以期网络借贷行业规范运营,防控风险发生。在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尚未集中爆发之前,通过研究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和风险形成机理,有助于准确把握网络借贷运营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从而有助于网络借贷平台通过改善运营模式和流程,对每笔借贷交易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另外,通过比较网络借贷与传统借贷模式的差异,研究网络借贷不同于传统借贷的突出风险,从而有助于针对网络借贷制定有效的监管政策,从制度层面设置行业门槛,从操作层面规范网络借贷行为,实行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对国外P2P网络借贷运营及监管的研究,有助于为国内的P2P行业从业者和监管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促进P2P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此外,通过对P2P网络借贷风险及应对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借贷风险研究的理论体系,从而为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由此可见,对P2P网络借贷风险及应对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鉴于网络借贷风险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试图剖析网络借贷风险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风险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参考国外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思路,为我国网络借贷的监管提供应对建议。在行文思路上,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介绍了借贷风险的相关理论以及网络借贷的研究进展。随后对商业银行、民间借贷和网络借贷三种借贷模式的风险类型进行介绍,比较研究了网络借贷不同于传统借贷模式的突出风险类型。在分析网络借贷风险形成因素之前,先介绍了我国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以及行业规范现状。以此为铺垫,全面分析了我国网络借贷风险形成的系统性因素和非系统性因素。后文基于上述分析,通过参考借鉴国外网络借贷监管经验,提出了我国P2P平台监管的政策建议,其中参考借鉴了巴塞尔协议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监管资本的框架,重点探讨了网络借贷平台监管资本要求,从而为行业监管资本提供了参考。然而,由于P2P网络平台数据获取的不便,本文未对影响P2P平台风险的各个因素进行充分的定量分析。随着未来网络借贷平台的日益规范化发展,相关交易数据应在行业协会予以披露,届时可根据平台数据对影响P2P平台的各风险因子进行测度,从而完善对网络借贷风险的研究。另外,由于笔者自身缺乏行业经验,对于很多风险管理的实践了解不够全面,网络借贷从业人员也可从实践的角度对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提出更多操作性强的风控手段,从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完善网络借贷风险及应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