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15-2016年在山东新泰市汶南镇北鲍村金果园试验基地及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站进行。大田试验以12年生‘黄金梨’树为供试材料,大田试验设置三种水肥模式,分别为大田常规水肥管理(漫灌水肥CK1)、滴灌水管理(CK2)和水、肥、气一体化管理(T),研究不同水肥模式对‘黄金梨’树体生长发育和土壤环境的影响;控制试验以1~2年生‘黄金梨’幼苗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水肥和模拟水肥气一体化两种水肥模式,研究不同水肥模式对‘黄金梨’梨苗光合能力、树体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田试验中,三种水肥模式处理对叶片光合能力影响程度不同。在7~9月,水肥气一体化水肥处理(T)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滴灌水肥处理(CK2)和大田常规水肥处理(CK1)。T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随时间变化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9月后,净光合速率趋于稳定。在不同时期中CK2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始终处于3个处理的最低,T处理较CK1和CK2处理,平均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10.2%,19.4%。7月中,T处理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与CK2处理比较,T处理水分的利用效率提高了22.3%。盆栽试验模拟水肥气一体化处理与大田试验水肥气一体化处理趋势一致,随时间的变化净光合速率先逐渐降低后趋于稳定,模拟水肥气一体化处理与盆栽常规水肥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盆栽试验中,两种水肥处理对叶片水分利用率、叶片气孔导度影响不明显。而在大田试验的处理中,水肥气一体化处理对净光合速率、水分的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影响较大,对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较小。在保证果树正常生长发育的水肥需求下,同水平水肥处理中,水肥气一体化处理更有利于降低蒸腾速率提高水分利用率。2.由大田试验结果可看出,三个处理对树体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水肥气一体化处理(T)的新梢生长长度(其中包括新梢和秋梢)较滴灌水肥处理(CK2)明显增加,新梢平均长度增加了5.09cm;在比叶质量方面,T处理较CK2处理提高了8.13%;叶片是相对含水量差异显著且T处理明显高于CK2处理。盆栽试验中,模拟水肥气一体化处理与大田水肥气一体化处理表现略有不同,比叶重和叶片的含水量差异不显著,但新梢生长量有明显提高,树体发育有明显的改善。在研究过程中大田和盆栽试验所运用的新型水肥模式有效地改善了树体生长,提高了新梢春梢和秋梢长度、比叶质量和叶片的含水量。3.大田试验中,水肥气一体化水肥处理平均单产较滴灌水肥处理和大田常规水肥处理,平均单产分别提高了20.12%和1.12%,水肥气一体化水肥模式保证了果树的产量。在果实品质方面,水肥气一体化水肥处理Vc含量较高,明显提高了果实的抗氧化能力,抗胁迫能力,果实的糖酸比较大田常规水肥处理提高了16.07%,明显改善了果实品质。4.在大田实验中土壤相对含水量也有明显变化,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水肥气一体化处理下的土壤相对含水量逐渐增加;在不同的时期,40~60cm深度的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保证了果树根系在各个时期需水要求。大田试验的各时期中,0~20、20~40、40~60cm土层土壤全氮趋势一致,全氮含量缓慢升高,而土壤全磷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同时期差异不明显。5.盆栽试验中,两种处理对土壤氧气浓度影响不同。各个时期的土壤氧气浓度相对稳定,无明显趋势,模拟水肥气一体化处理的土壤氧气浓度较常规盆栽处理提高了2.38%。幼苗根系总面积、根尖总数、总体积、分支数、交叉数分别较常规盆栽处理提高了40.33%、42.98%、8.12%、35.42%、52.72%,差异显著,幼苗根系发育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