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社会因素对中美两国预期寿命的影响 目的:已经发现的影响人口预期寿命长短的社会因素很多,但不同国家、地区、使用不同方法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而且,随着社会及经济发展,这些影响因素也会发生变化。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本研究对中美两国居民预期寿命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性探讨,藉此发现影响两国人口预期寿命的社会因素的特点和差异,为我国制定科学的医疗卫生工作计划提供参考,为提高中国人口平均寿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1983-2009年反映中美两国经济、教育、卫生及环境等方面15个指标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主成分,然后与因变量预期寿命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最后根据主成分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转换得到原始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标准回归方程。 结果:(1)影响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的15个社会因素被综合为3个主成分,反映原始变量近94%的信息。第1主成分包含了除死亡率外的所有原变量的信息,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死亡率、总和生育率、人均纯酒精消费量的信息,第3主成分主要包含每千人病床数和每千人医生数的信息。15个社会因素对中国居民预期寿命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出生率X5>总和生育率X8>卫生费用占GDP百分比X3>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X12>高中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X1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X4>死亡率X6>婴儿死亡率X7>人均纯酒精消耗量X13>人均能源消耗量X14>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X15>人均卫生费用X2>人均GDPX1>每千人医生数X10>每千人病床数X9。(2)影响美国人口预期寿命的15个社会因素被综合为2个主成分,反映原始变量的91%以上的信息,第1主成分反映了除人均能源消耗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外的所有变量的信息,第2主成分主要包含人均能源消耗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信息。15个社会因素对美国居民预期寿命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死亡率X6>人均卫生费用X2>人均GDP X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X4>每千人医生数X10>卫生费用占GDP%X3>出生率X5>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X12>每千人病床数X9>婴儿死亡率X7>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X15>人均能源消费量X14>高中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X11>总和生育率X8>人均酒精消费量X13。 结论:15个社会因素对中美两国居民预期寿命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在中国,要继续提高居民预期寿命的关键是降低其出生人口,提高卫生卫生投入占GDP的比例,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在美国,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发展经济是延长人口预期寿命的关键。 第二部分:中美两国主要死因及对预期寿命的影响 目的:比较分析2002年和2007年中美两国主要死因死亡水平及对两国居民预期寿命的影响 方法:计算主要死因的年龄调整死亡率,并按照编制生命表的技术标准,应用Arriaga因素分解法估计预期寿命改变的年龄别、死因别贡献,采用去死亡寿命表计算预期寿命潜在增加年数。 结果:(1)5年期间,中国除癌症年龄调整死亡率显著上升外,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脏病的死亡率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仍高于美国,且下降幅度不及美国明显。(2)2002年中美两国人口预期寿命分别为71.58岁和77.29岁,2007年预期寿命分别为72.72岁和78.61岁。(3)中国预期寿命提高的98%以上是由于婴儿、30-54岁及65岁以上人口死亡率降低所致,而美国近90%的寿命差异归因于55岁以上人口死亡率的变化。(4)导致中国预期寿命改变的主要贡献者:癌症(-22.8%)、伤害(20%)、呼吸疾病(19.8%)以及心脏病(12%)。心脏病(55%)、癌症(21.3%)和脑血管病(14%)则是引起美国人口预期寿命提高的主要贡献者。结论:中美两国主要死因死亡水平及对预期寿命的影响均存在明显差异。倡导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于降低癌症、血管疾病及伤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期望寿命极为重要。 第三部分:感染及免疫疾病对死亡的重要影响 目的:分析由感染及免疫因素直接导致的相关疾病,为降低人口死亡水平,继续提高预期寿命提高更为具体的决策依据。 方法:计算中美两国2007年四种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及占当年传染病死亡总数比例,在各类中外文数据库检索与感染及免疫因素直接相关的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结果:2007年中美两国约80%传染病死亡是由于结核、病毒性肝炎、败血症及艾滋病四种传染病所致;宫颈癌、肝癌、胃癌等都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Ⅰ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死亡亦有影响。结论:许多疾病的发生与感觉及免疫因素有关,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对已经感染者给予科学规范的医学治疗,对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预防感染。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首次对中美两国社会因素及主要死因对预期寿命影响进行综合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两个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水平及卫生状况等方面均不同的国家人口预期寿命影响因素的差异,扩大研究视野,利于中国相关部门吸取和借鉴美国在疾病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教训和经验,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延长人均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