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与牙齿磨耗的关系。 2.观察二维头颅定位侧位片上的牙颌面形态与OSA及牙齿磨耗的关系。 3.观察BMI对OSA及牙齿磨耗程度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为自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经齐鲁医院国家卫健委耳鼻喉重点实验室连续收治的患者(n=76;年龄范围:20-57岁,年龄中位数:37.5岁;BMI范围:20.0-38.9kg/m2,平均BMI:27.58±3.68kg/m2),主诉为打鼾、夜间睡眠憋气。患者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监测被确诊为OSA(报告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5)。排除标准:之前接受过OSA及相关治疗;接受过耳鼻喉手术;严重的错颌畸形或接受过正畸治疗;口内牙齿数小于20;口内修复体数多于4;氟斑牙、四环素牙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牙釉质发育不全;有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史及不良咀嚼习惯。按照AHI值将OSA患者分为轻中度(5≤AHI<30)和重度(AHI≥30)两组。分别对两组OSA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结合口内照片,进行牙齿磨耗指数的分级评估。利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观察患者二维牙颌面形态与AHI及牙齿磨耗指数的相关关系。将各变量值以平均值±标准差形式展现,对于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Wilcoxon检验。研究同时观察BMI对AHI及牙齿磨耗指数的影响,分析不同BMI分组内AHI与二维牙颌面形态的相关性。应用SPSS23.0软件实现对上述统计学方法的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重度OSA者牙齿磨耗指数显著大于轻中度OSA。牙齿磨耗指数与AHI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Spearman R=0.26,P=0.026),并受年龄的影响,与之呈正相关关系。 2.观察AHI与牙颌面形态之间的关系,仅发现下颌升支高度与AHI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Spearman R=0.265,P=0.021)。轻中度OSA者下颌升支高度为49.52±5.37mm,重度OSA者下颌升支高度为52.32±6.11mm,两组下颌升支高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测量值均无显著差异。 3.在牙齿磨耗指数与二维牙颌面形态的相关性分析中,未发现其中的相关关系;但不同牙齿磨耗程度OSA患者其牙颌面形态存在显著差异,中度磨耗者相比于轻度磨耗者有明显骨性Ⅱ类倾向,表现为下颌体长度更短(75.41±6.30mm vs80.61±5.48mm)、ANB角(5.34±2.81°vs2.54±1.93°)及颌凸角(10.42±6.11°vs3.78±4.82°)更大。 4.AHI与BMI呈显著正相关,但与牙齿磨耗指数无显著相关性。在不同BMI分组中,OSA的牙颌面形态无显著差异。 结论: 1.牙齿磨耗指数在一定程度上与OSA严重程度有关,并受到年龄的影响。牙齿磨耗指数可以作为评判OSA严重程度的一个补充指标。 2.未见到二维牙颌面形态与OSA严重程度有显著关联,仅见到下颌升支长度与OSA严重程度有一定程度的相关。 3.牙齿磨耗严重程度与二维牙颌面形态没有显著相关性。但中度磨耗患者有骨性Ⅱ类倾向。 4.BMI与OSA严重程度有关,但BMI对牙齿磨耗程度没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