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鞠通是温病四大家之一,是温病学说的集大成者,其所著《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温病专著。该书汲取了历代医家治疗湿热病的理论精华,并结合吴氏自己的临床心得,形成了系统的辨湿温理论,整理出一系列论治湿热的方证,从而奠定了湿温的方证理论以及辨方证论治湿热的基础,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实践证明,吴鞠通的治湿理论以及治湿方剂不仅能够有效地指导外感湿热病的辨证与治疗,而且对于内伤湿热、寒湿杂病的辨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湿邪致病不仅范围越来越广,同时也渐呈复杂多变之势,相应临证中扩大运用吴鞠通治湿法及治湿方剂的情况也必然越来越多。因此,追本溯源,探讨吴鞠通治湿思想及其治湿方剂,使其古为今用更具生命力,无疑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分三个部分对吴鞠通论湿温理论及其治湿法进行探讨:第一部分:研究吴鞠通辨湿温理论。吴鞠通上宗《内经》《难经》,博览诸家,借鉴叶天士论治湿温的经验,独立湿温病名,首次明确湿温作为温病病名之一,并详细的对湿温的因机证治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从《温病条辨》可以看出,吴氏论述的湿温实质上指的是广义湿温,即湿温是湿热类疾病的总称,包括外感湿热和内伤湿热。同时,吴氏首次将湿温、寒湿相提并论,可见他对寒湿的重视程度。此外,吴鞠通在继承前人有关三焦论述和辨证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实践体会,创立了系统、完整、理法方药俱全的温病三焦证治体系,其在论及湿温类疾病时,主要运用的是三焦辨证体系,在辨治湿温时,也十分重视卫气营血辨证,巧妙的将卫气营血辨证融于三焦辨证之中。即先以三焦为纲,分上中下之病位,进而明确经络脏腑之不同,再以卫气营血分病邪的浅深程度。更为重要的是,吴鞠通建立了湿温方证体系,“仿仲景《伤寒论》作法”,方证对应、一条一辨,纲举目张,一见了然,方便了后世的学习及对温病方证的掌握。第二部分:系统整理和归纳吴鞠通治湿之法。吴氏治湿思想多是从张仲景、吴又可、叶天士等诸多前贤著作挖掘升华的,尤其受叶天士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其书中的治湿方剂也多来源于《临证指南医案》,如《温病条辨》上中下三焦各篇之“湿温、寒湿”方剂大多选取自《临证指南医案》卷五“湿”“湿热”、卷六“泄泻”、卷七“痢”中。本文从湿温治法和寒湿治法两方面对吴鞠通治湿之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阐明其辨治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湿热及寒湿类疾病提供理论参考。第三部分:阐述辨湿温理论及其治湿法对后世的影响和启发。吴氏辨湿温理论及其治湿之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指导外感湿热病的辨证与治疗,而且能够广泛地指导内科杂病的辨证与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在吴鞠通治疗湿温理论指导下,后世医家对其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和见解,为临床辨治内伤湿热、寒湿类杂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在整理吴鞠通的治湿思想基础上,结合后世医家临床实践,总结出内伤湿热、寒湿类杂病的辨治要点,以期对临床诊疗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