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融入城市是我国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难题,将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30年的农民工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农民工职业竞争能力弱、收入低的整体特征决定了单靠个体努力来实现城市融入远远不够,城市相关制度的支持也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影响因素。对进城农民工的政策限制越少,农民工越愿意迁入目的地,反之,限制越多,越不利于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制度支持和农民工个体努力在其城市融入过程中缺一不可。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长为农民工的主体,其城市融入倾向和市民权利诉求的整体性特征需要从制度层面给予回应。就当前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来看,来自城市方面的制度性排斥压力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是阻碍农民工城市融入最主要的因素。社会保障的城乡分割特征会不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存在影响?以及怎样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本文努力探索的问题。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以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坚持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福州为例,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保障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全文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融入/合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同时对我国农民工权益诉求的变化特征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保障因素分析奠定基础。主要是第二、三章。第二,根据文献综述结果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结果,结合社会排斥理论、社会互动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社会认同理论,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保障理论框架。总结归纳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分析模型和潜在社会保障影响因素;在政策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讨论、确定了农民工社会保障享有程度的测量变量。主要内容是第四章。第三,对调查样本中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结合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对福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社会保障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为后续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分析奠定基础,同时为政策建议提供坚实的实践依据。主要内容是第五章。第四,根据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结果,进一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社会保障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判定社会保障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探索城市融入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为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实践依据。主要内容是第六章。第五,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测量结果,在城市融入高分组和低分组各选3名样本进行深度访谈,6名样本基本覆盖了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零售业等农民工相对集中的行业并有所对称,对实证分析无法捕捉到的内容给予补充。主要内容是第七章。第六,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相关社会保障政策建议,主要内容是第八章。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是:(1)在社会福利方面,以子女教育和福利住房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福利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维度具有显著性影响。(2)在社会保险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参保项目的多少以及参保时间长短对其社会融入维度影响显著,同时也直接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融入。(3)当前社会救助的整体性缺失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没有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并结合个人深度访谈,本文提出了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保障政策建议。主要包括积极推动城市社会福利对农民工开放,但要将公平落到实处;积极确立社会保险的规范,加大对企业提供社会保险的监察和检察力度;推动社会救助对农民工群体的开放。由于当前学术界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保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较少,因此,文章在选题视角和内容上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本研究首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保障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选取6位农民工样本进行深度访谈以弥补数据分析的不足,在分析方法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当然,由于研究条件所限,文章仍须后续研究跟进:第一,本文仅根据各路径系数的T统计值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修正,未根据M工指数进行第二次修正。为此,将来要深入探求变量归属调整的理论依据或现实依据,再根据T统计值和M工指数对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修正,以求获得更加合理的结构方程模型。第二,国家层面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市社会保险的推动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制度本身给农民工带来的实惠还需要更长一段时间来检验,因此,社会保险机制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推动作用还要本课题今后进一步跟踪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