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既是大学生个体实现社会价值、追求最大化收入的理性预期,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政策性目标,还是实现人力市场均衡发展的最佳状态。解决大学生的充分就业问题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高校和谐、个人幸福的根本保障。它与社会、高校、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02-2006年,全国高校的平均一次性就业率在70%上下浮动,大学生就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进城打工农民工就业一起,构成了我国就业人群的“三峰叠加”态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会、学校原因,也有市场体制和个人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把提升大学生个人的就业力作为切入点,在分析英国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策略的基础上,为我国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提出一些意见,本研究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本研究的价值、意义、视域以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就业力”这一概念的界定和结构问题的阐述,包括各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的对就业力及其结构的不同理解。第三部分:集中阐述并分析了英国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一些措施,包括英国学界重视对提升就业力的研究、通过基于工作学习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将就业力的提升嵌入课程中、从学习到工作的转变以及对利物浦大学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案例分析。第四部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未来培养及提升我国大学生就业力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包括加强对提升就业力的理论研究、强化基于工作的学习、将就业力融入课程中、促进从学习到工作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