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关联视阈下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swlbw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为研究地域,以空间关联视角对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具体而言,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厘清和界定跨省界地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相关概念,并对经济区和行政区关系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以民族学、经济学、管理学、经济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进一步地,本论文的研究以断裂点模型为研究工具,并对其参数应用进行拓展,从而进一步探究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县域间的经济空间联系关系,由此计算出重庆市黔江区的综合得分最高,有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潜力;进而对跨省界两两相邻的县域进行空间联系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探究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空间联系。同时,本论文以空间关联视角,对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中药材、茶叶、畜牧养殖、矿产、旅游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空间关联性,但依然存在现代农业发展较为滞后、地理标志产品区域特色不明显、缺乏优势产业带、缺乏跨省界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缺乏中心城市辐射和缺乏地方政府间协调机制等问题。本文基于空间关联视角,以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筛选原则为基础,对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资源禀赋进行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区位熵对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得出第一、二、三产业和工业的优势分布县域,再运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第一、二、三产业和工业进行综合得分排序,进而基本确定蔬菜、茶叶、烤烟、中药材、畜牧养殖、清洁能源、矿产升级转型、加工业、医药化工业和旅游业可以作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的对象。综上所述,本论文以空间关联为视角,针对武陵山区跨省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发展,提出了特色自然资源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协同创新开发模式和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模式。由此,进一步地提出了促进武陵山区跨省界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的六条对策建议,对武陵山片区跨省界区域特色产业的协调发展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汉帝国以齐风俗、举谣言、行察举、征隐逸、赐民爵等多种方式建立起皇帝与万民以及朝野之间的具体联系,形成上下互动的统治机制,“民意”也依此被确立为统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石
通过对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现状的调查与对比,分析了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特点和危害,提出了预防和治理室内空气污染的措施和方法。
执政主体的执政自信、执政思想的理论自信以及执政实践的绩效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自信的逻辑基础,专业发展自信、媒介选择自信以及话语能力自信是中国特色
<正>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底气和显著标志。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延安精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稳中有进,为“十三五”圆满收官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充分肯定了2020年及“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分析了“十四五”农
装备的密封性能是保证装备在服役期间是否能正常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文中分析了某型装备的密封结构,通过一系列试验数据阐述了该型装备在气密试验中的可靠性表现,针对其装备
网约车在人们的日常出行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利用手机通过出行平台打车,但有时存在乘客的请求长时间得不到满足、司机长距离空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