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股市在2006-2010五年内依次经历了扩张期、衰退期、复苏期、震荡期,为评价不同时期资本市场各行业业绩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随机占优(Stochastic Dominance)的方法对我国A股市场的沪深300行业指数在不同资本市场环境下彼此之间的占优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不同时期,行业指数彼此之间的随机占优关系是不同的,即不同的经济环境中,资本市场对不同行业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中国股市存在明显的行业轮动效应。在资本市场扩张时期,即牛市期间,工业、材料、金融等周期性行业明显占优于消费、医药、共用等非周期性行业。而在资本市场收缩时期,即熊市期间,公用、医药、消费等非周期性行业则表现出了较强的二阶随机占优优势,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相比较而言,金融行业在熊市被其他3个行业二阶随机占优,一个行业一阶随机占优,表现最差,与此对应,沪深300金融指数的收益率波动性也最大。而在震荡调整的行情下,受益于政府投资的公共行业表现最好,消费、医药、工业也均表现较好。本研究还发现,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市场复苏期内,各沪深300行业指数之间既不存在一阶随机占优关系,也不存在二阶随机占优关系,仅有沪深300公用三阶占优于300医药行业与300金融行业,整个市场显得尤为理性和均衡。但在选定的整个研究周期内,各行业间的一阶、二阶、三阶随机占优关系均有存在。存在一阶占优关系,表明行业间存在套利的可能,因此,长期来看,现阶段的中国股市并非理性的。此外,我们还对比研究了美国股市相同时段(2006.1.1-2010.12.31)内S&P500行业指数之间的随机占优关系,结果显示,美国股市行业间不存在一阶随机占优现象,仅有二阶、三阶随机占优关系,而中国股市存在行业一阶随机占优关系,存在行业间套利的可能,这从侧面说明:和美国股市相比,中国股市的市场有效性要明显弱于美国股市,尚未达到弱势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