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分类能力又是认知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分类能力的研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形成了一系列的分类理论。分类就是在思想上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他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心智操作。儿童通过对事物进行科学分类,就可以利用有关类别的知识来了解这一事物,形成科学概念。可以说,对事物进行分类是科学概念学习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式”学习,要重视学生在接受正式的教学之前,在与环境和他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日常经验,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来促进学生概念的转变和进一步的学习。本研究采用了临床访谈法,分别从没有学习正式物理课的初中一年级学生中抽取了18人,从正式学习了几个月物理课的初中二年级学生中抽取了33人作为被试,以自制的访谈工具进行研究,研究工具是由几种不同材料做成的一组物块组成。从分类依据的数量、分类能力的水平和分类所采用的依据等几个方面来对学生的分类能力和科学概念学习情况进行考察。为了进行研究结果检验,又抽取了9名高一的学生进行了访谈测试。结果发现:1初中二年级学生和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分类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中二年级学生无论在分类依据的数量,还是在分类任务中的得分,都比初中一年级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分类能力明显高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2在分类依据数量方面,初中一年级男、女没有差异,而初中二年级男、女呈现了显著性的差异。在分类任务得分方面,初中二年级男生和女生也呈现了显著性的差异,男生明显好于女生。也就是说在初中二年级,男生和女生的分类能力开始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高低分化。3初中一年级学生绝大多数处在分类能力的第二个层次,即根据物体的表面特征来进行分类,还不能意识到利用物质的属性对物体进行分类。初中二年级学生已经知道要利用物质的属性对物体进行分类,可相当一部分学生采用的分类依据还是基于日常经验的前科学概念,是一种科学概念和日常经验的糅合状态。一些学生可以利用物质的属性来对物体做出分类。4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和学生的分类能力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即分类能力强的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也相对较好。5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一些具体的概念上,正处在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关键时期。学生头脑中存在着许多日常的经验,有些可以促进科学学习,有些则是不利于科学的学习,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来促进学生的科学概念的转变。6在分类过程中,物体的形状制约着学生进一步的分类操作,如果学生能在形状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体积概念,那么学生就可据此做出进一步精细的分类。总之,本研究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指导下,试图在具体的科学学习中对中学生的分类能力和科学概念的学习情况进行初步的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为教师和学生在科学课程教学和学习中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