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状疱疹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该病同时侵犯神经节及皮肤,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性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量研究证实针灸治疗带状疱疹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临床治疗方案多种多样。本课题通过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2的含量变化,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提供可靠的临床指导原则和应用依据。本研究观察的90例带状疱疹患者均来自武汉市第一医院针灸科收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以查随机表的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即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法(治疗1组)30例、电针配合铺棉灸法(治疗2组)30例和西药治疗法(对照组)30例,每组疗程10天,并于治疗后22、30、60、90天随访。观察每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并对各组疱疹评价指标、疼痛评价指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2的含量水平进行客观分析。1.综合疗效比较,治疗1组治愈25例,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2组治愈23例,总有效率93.34%,西药组治愈18例,总有效率为73.34%。三组治疗均有效。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疱疹评价指标比较,三组止疱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痂时间比较,三组结痂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治疗2组结痂时间明显短于治疗1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3.疼痛评价指标比较,三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镇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比较,治疗1组优于治疗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比较,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治疗组比较,治疗1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明显短于治疗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4.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三组在30天随访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5.经治疗后三组带状疱疹患者血清白介素-12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针灸疗法对带状疱疹患者均有较为肯定的临床疗效,电针配合铺棉灸疗法能显著促进带状疱疹患者皮肤损伤的愈合,电针配合刺络拔罐疗法能较好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减轻患者神经疼痛的程度。同时这两种针灸方法均能发挥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较好的改善病人临床症状,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此外与西药相比还具有起效迅速,无毒副作用的优势,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