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调合生物柴油微乳化燃料的燃烧及微粒特性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85811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及能源短缺问题,寻找可以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绿色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作为常见的清洁替代能源,甲醇和生物柴油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生物柴油与柴油互溶性良好,在柴油机上可以直接燃用,而甲醇由于与柴油理化性质相差较大,所以直接在柴油机上燃用甲醇十分困难。本文制备了甲醇-调合生物微乳化燃料,并对其理化特性和微粒排放特性开展研究,为甲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依据微乳化机理,选取正丁醇为微乳化剂,制备了甲醇-调合生物柴油微乳化燃料,并分析了其理化特性;在1 8 6 F A柴油机上,针对柴油机燃用微乳化燃料的经济性、燃烧过程及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工况下,随着微乳化燃料中甲醇比例的增加,相比调合生物柴油,柴油机燃用掺醇燃料的燃油消耗率不断上升,在低负荷时最为明显,增幅最大达到2 1.1%,在中高负荷时差距较小;与调合生物柴油相比,掺醇燃料的气缸燃烧压力曲线、压力升高率曲线以及放热率曲线均后移,压力升高率及放热率的峰值有所增加,增幅最大分别达到9.6%和4 3.9%;与调合生物柴油相比,柴油机燃用微乳化燃料的H C排放升高,但C O、N O x及碳烟排放均下降。利用E E P S粒径分析仪,试验研究了柴油机燃用调合生物柴油和微乳化燃料的微粒粒径及数量浓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当柴油机处于低负荷工况时,排气中的微粒粒径均处于6~2 2 n m之间,呈现核态;在高负荷工况时,微粒粒径处于6~2 7 5 n m之间,数量浓度呈单峰正态分布,粒径峰值处于1 0 0 n m附近,主要表现为积聚态。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核态微粒比例上升,积聚态微粒比例下降,且排气中的微粒总数下降。利用扫描/透射电镜,试验观察了排气微粒的微观形貌,探讨了调合生物柴油掺烧甲醇对柴油机微粒结构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微粒的微观结构表现出链状、枝状及团状等多种形态;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微粒的粒径逐渐减小,团聚程度逐渐提高,结构排列更为紧密。
其他文献
利用黄土高原区域40 a的降水资料,研究植被生长期降水变化,检测降水突变,分析降水异常的分布和振荡特征,并对干年和湿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近40 a来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期降水在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状态,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建议。方法:选取2016年4~5月医院48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调查ICU护士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因素,包括护
干旱是全球影响最广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近百年气候显著变暖使干旱灾害及其风险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对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的内在规律理解并不全面,对气候变
苏联蒙古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在一九二六年写道:《秘史》中出现的名称多已不为人们所知”。但是,近时经学者们研究探索,《秘史》中的地名多已解决。经过研究,《秘史》里约有
<正> 我于1970年开始,借在草原站工作之机,对《蒙古秘史》中所反映的地名,作了实地堪察。现将部分地名考述结果分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斡尔讷兀山:高706.7米。《蒙古源流》
自《史记》开始为游侠单独立传,重新塑造并确立游侠形象,汉史中的游侠记载便成为了后续侠文化研究最为基础的史料。而日本首次提出的近代新“武侠”又让学者们放眼日本,开始
随着In组分的增加,延展波长InxGa1-xAs/InP红外探测器的截止波长从1 u m延伸至3μm,在红外夜视,大气探测,地球观测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前景。但随着111组分的增加,探测器的暗
以吉林省某施工工地取低液限黏土为试验土样,在不同掺灰量、不同粒径、不同冻融循环方式条件下,进行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试验.本文以素土和掺灰5%石灰处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
枇杷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食用及医用价值,本文就枇杷的果实、花、叶、核仁中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今后枇杷资源的综合利
阐述了不同膳食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低血糖指数膳食模式、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模式、地中海膳食模式、终止高血压膳食模式等;分别介绍了不同膳食模式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