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种类繁多。对小麦进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有利于种质资源保存和育种亲本选配,同时,可以为小麦种质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445个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调查农艺性状和分子标记分别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论如下:(1)各农艺性状表现:抽穗期、开花期、株高、穗长、小穗数及千粒重的变异系数范围在2.77%—22.47%之间。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大,开花期最小。对芒长、蜡质、抗倒伏性及穗形分类进行统计,表明该群体多表现为易倒伏、长芒、轻蜡及椭圆状穗形。(2)基于农艺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将445份小麦种质进行分类,两者得到的结果相似。主成分分析将材料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来源于美国,另一类大多来源于ICARDA,混有部分美国材料。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了两大类,其中第一类群多来源于美国,同时,第二亚群又可分为两类,分别包含大多数美国来源种质资源与ICARDA来源种质资源。(3)基于分子标记通过群体分析及聚类分析对种质资源进行分类得知:群体分析将所有种质分为两大类,第一亚群包含了大多数来源于美国的品种及极少数来源于ICARDA的品种;第二亚群包含了绝大多数来源于ICARDA的品种及部分美国品种。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美国来源,第二类为ICARDA来源,第三类则可进一步分为五个亚群,各亚群的材料多来源较单一,大多为相同材料来源。(4)本试验中,通过农艺性状及分子标记进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上较为一致,均可以将种质资源按照来源的不同进行分类,同时表明来源于ICARDA的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较小,聚集效果明显,来源于美国的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较之更大。(5)对两种不同方式的聚类距离结果分别构造距离矩阵并进行Mantel检验,两者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仅为0.05681。将10个性状指标进行排列组合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并与分子标记结果进行Mantel检验,得到抽穗期、株高、穗长、小穗数、千粒重、抗倒伏性等六个指标组合得到的聚类结果与分子标记结果最为相近,为0.4256,然而,由抽穗期、开花期、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芒长、蜡质及抗倒伏性等九个指标得到的结果却与分子标记呈负相关,说明在该群体中,两种方式的聚类一致性较低。(6)通过亲缘关系较近的种质资源作为内标比较通过表型与分子两种方式的聚类是否一致,结果表明,两者的一致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