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锁骨下动脉狭窄(SAS)及狭窄后盗血、代偿途径的临床特点;探讨SAS导致的后循环缺血症状与SAS程度、盗血途径、侧支代偿的关系;并评价SAS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DSA证实为SAS(≥50%)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SAS及SAS后盗血、代偿途径的特点;把患者分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组26例及无症状组22例,分析后循环缺血症状与SAS程度、椎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途径、侧支代偿的关系;同时回顾分析18例行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植入(PTS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SAS左侧36例(75%),右侧10例(21%),双侧2例(4%),锁骨下动脉中度狭窄组24例,其中颅内代偿途径开放10例(42%)、未见椎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及颅外代偿途径开放;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组24例,其中可见椎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途径开放9例(38%),颅内代偿途径开放6例(25%)、椎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途径并颅内代偿途径开放4例(17%)、颅外代偿途径开放者2例(8%),两组患者盗血、侧支代偿途径开放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所致的后循环缺血症状组与无后循环缺血症状组患者狭窄程度、椎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途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侧支代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1例出现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双上肢收缩压差均<10mmHg,12例患者随访3-33个月,临床症状均无再发及行TCD和(或)CTA证实无再狭窄。结论1.SAS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左侧,其盗血、侧支代偿途径是否开放与SAS程度有关;2.SAS导致的后循环缺血症状与SAS程度、经椎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途径无关,而与侧支代偿有关;3.应用PTSP治疗SA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