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近20年国内发表的儿童抽动障碍文献中所提的危险因素总结分析,自拟儿童抽动障碍危险因素背景调查表,对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及整理,分析得到儿童抽动障碍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为中医“治未病”思想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自拟文静熄风汤联合针刺治疗Tourette障碍患儿的疗效进行评价,探讨导师治疗本病的经验思路,为临床治疗Tourette障碍提供新方向。材料与方法:电子检索万方数据库(CSPD)、中国学术期刊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以及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CQVIP),收集1999年1月至2019年12月国内医学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儿童抽动障碍危险因素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9篇文献所提及的危险因素进行归类并按频次排序。根据结果自拟儿童抽动障碍危险因素背景调查表,对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被诊断为“抽动障碍”的169例患儿以及沈阳及丹东市内750名身体健康儿童进行调查,将符合标准的913例问卷资料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并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确定儿童抽动障碍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同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70例Tourette障碍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量表”进行资料收集并以积分的形式记录。对照组予以自拟文静熄风汤加减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抽动条目积分的改善情况、各抽动部位治疗的起效时间及消失时间、疾病及中医证候临床总体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随访情况来评价临床疗效,总结导师对本病的经验认识及治疗思路。结果:1.出现频次前五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抽动障碍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不正确教育(过多否定)、孕母分娩异常。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抽动遗传史、饮食偏主食、偏肉食、出生患病理性黄疸、6个月之内人工喂养、父母性格急躁易怒、家教恐吓、发病半年之内家中发生重大事件(不良)、发病半年之内遭受打骂、发病半年之内罹患感冒、发烧这10个因素是儿童抽动障碍的危险因素;出生正常体重、儿童性格平和是其保护因素。3.两组患儿治疗后抽动的次数、频度、强度、复杂程度、干扰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疾病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82.93%,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为100%、95.12%。5.试验组各抽动症状的平均起效及消失时间最快为发声,其次为腹部、四肢部、面部、头颈部症状;对照组各抽动症状的平均起效及消失时间最快为面部,其次为四肢部、头颈部、腹部及发声症状。结论:1.本次文献研究总结抽动障碍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不正确教育(过多否定)、孕母围生期及分娩异常、嗜爱电子产品等30余项为儿童抽动障碍的危险因素。2.研究结果显示抽动障碍遗传史、不良饮食习惯、人工喂养、家庭不正确教育等10个因素为儿童抽动障碍的危险因素;出生正常体重、儿童性格平和为其保护因素。3.文静熄风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Tourette障碍能够有效改善抽动症状,以发声及腹部抽动症状最明显,且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