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流动及其政策启示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pi678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贸易为区域之间的二氧化碳排放转移创建了相应的传输机制,伴随贸易所产生的不仅有资本和货物的流动,而且还包括生产过程中所隐含的碳排放的流动。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能源使用需求的增长,贸易中的隐含碳流动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日益显著,应该看到,贸易的快速发展是以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为代价的。为了应对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中国制定了2020年和2030年碳排放的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国家目标已下达至省级层面,因此必须合理确定各省区的碳减排责任,一方面需考虑各个地区实际的碳排放量,另一方面,伴随产品和服务贸易产生的省区之间碳排放的空间转移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国内外贸易隐含碳的研究成果,用定量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我国30省区市的隐含碳以及省区之间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作出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碳减排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02年至2010年,中国碳足迹数量上逐步增加,空间布局上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依次降低的梯度发展格局,碳足迹总量较高的省份多为经济发展程度较快的省份,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区域,中西部地区碳足迹总量较低。(2)人均碳排放量不断攀升,由2002年的3.44吨CO2上升到2010年的5.98吨CO2,增幅达74%,且人均碳足迹的区域差异逐步缩小,与之相反,我国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2002年至2010年中国的隐含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变化较小,三个阶段的共同规律是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地方集中在北方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最低。(3)中国省际贸易隐含碳转移规模大比例增加,省区之间产业贸易往来对各省的隐含碳排放有显著的影响。2002—2010年,16个省份的省际贸易隐含碳差额模式保持不变。其中,黑龙江、云南、上海等9个省区一直是省际贸易隐含碳赤字,辽宁、江苏、吉林、重庆、浙江、湖北、四川7个省区一直是省际贸易隐含碳盈余。(4)省际间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2年中国隐含碳流动规律是由南部沿海、京津区域和东北地区向北部沿海、西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转移;2002年-2007年,中国各省贸易隐含碳主要由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及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向东部沿海和京津地区转移;2007年-2010年,中国碳排放转移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隐含碳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该阶段隐含碳的主要流入地区是西北和西南地区。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介绍了以加涅对学习过程八个阶段-"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和反馈"相对应的"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映和强化"八种心理
目的探究阿卡波糖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93例资料,因医治药物不同可分成两
职业军人是指以军事劳动为职业的人。他们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样 ,劳动仍是谋生的手段。但他们的劳动具有特殊性 :职业军人的劳动投入不同于一般生产要素的投入 ,他们的劳动
本文介绍了高压变频器在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氧化铝2#、4#焙烧炉除尘风机上的应用情况,并对改造进行了节能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高压变频器对氧化铝焙烧炉除尘风机设备进行调速
本文介绍一种布局紧凑、柜体单元之间连线方便的中高压变频器的一体化集成结构,变频器功率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抽屉式快速插拔、变频器功率单元和变压器串联通风等结构,便于功
含油废水对环境、植物生长、动物健康等会产生严重影响,对其进行处理净化刻不容缓。膜分离技术因其效率高、成本低而受到重视,非对称碳化硅基多孔陶瓷滤膜具有高强度、耐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