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缓解沥青路面夏季高温病害及城市“热岛效应”,本文提出采用矿物基体负载相变材料构筑调温沥青结构层“主动”降低路表温度,为路面降温方式提供新的思路,对调节路面温度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选用硅藻土(DI)、膨胀珍珠岩(EP)、膨胀蛭石(EVM)作为负载的矿物基体,聚乙二醇(PEG)及硬脂酸(SA)作为单元相变材料,通过真空浸渍法制备单元复合定形相变材料,采用SEM、XRD及FT-IR表征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及化学结构,以DSC及TG分析各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热学性质,采用储放热试验初步比较各复合材料的储放热特性,并通过热循环试验验证复合材料的热循环耐久性。随后为扩大路用相变材料的选择,建立二元共晶理论模型,采用SA与棕榈酸(PA)共晶物作为验证并制备(SA+PA)/DI复合相变材料。最后将优选的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磨细作为细集料掺入沥青混合料,对调温沥青混合料的降温效果与路用性能进行评价,并提出将PEG/EP调温结构层作为下层,上铺常规沥青结构层,进行结构组合调温测试。试验结果表明:PEG/EP与SA/DI具有最佳的热循环稳定性,且关于结晶度计算发现部分相变材料负载率较低但仍呈现更大的相变焓。测得二元共晶系相变温度为54.33 ℃,低于硬脂酸与棕榈酸单元纯材料的相变温度,与理论模型的54.51 ℃仅相差0.18 ℃,且制备的二元定形相变材料(SA+PA)/DI具有良好的热学稳定性及化学结构稳定性。调温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调温效果,上表面最大可降温7~10 ℃,下表面最大降幅4~6 ℃,结构组合仍可降低整体平均温度达2.39 ℃,基本符合调温理论模型预测的2.27℃。调温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相比常规混合料稍有下降,其中PEG/EP调温沥青混合料具有最佳的路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