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牧民族选择游牧,是其适应自然、适应环境的结果。哈萨克族人口居新疆四大游牧民族之首,集中分布在新疆北疆地区边境地带,地理条件特殊,自然灾害频繁,牧区经济文化生活比较落后。牧民定居是新疆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关注牧民定居对于新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疆有计划大规模推行牧民定居工作,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程。通过对昌吉州阜康市水磨沟乡牧民定居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新疆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和参考意见。本研究选择新疆哈萨克族游牧民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游牧民定居前后发生的变化,对牧区进行实地调研,积累牧民定居信息;另一方面,研究立足前人研究结果,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层次挖掘,为牧民定居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调研将田野调查法、统计法和比较法综合运用、将个案调查与理论分析相对应,把抽象概括化的理论通过调查案列表现出来。调研结合阜康市水磨沟乡哈萨克牧民定居的情况,根据牧民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收入来源、饲养畜种、生活条件及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等为内容设计调查问卷,随机地选择了100户新疆昌吉州阜康市水磨沟乡哈萨克牧民进行调研。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人均收入相对较低依然是牧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不配套,缺乏造血式资金、项目扶持,致使牧区与农区之间的差距不是在减小,是在扩大。长期的发展欠账导致牧民“等靠要”思想的日益严重,一些输血政策的扶持反而束缚了牧民思想的解放,助长了其“等靠要”思想的蔓延。我们的研究与调查资料表明,牧民定居是发展牧区经济,改变牧民生产生活方式,保护原住地生态环境,促进牧民发展的主要有力途径,甚至是当下已验证可行的主发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