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仰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元气,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大的精神动力。它不仅满足个体的精神需求,在人类精神世界中占据支配地位,而且能够统一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对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是一套具有严密逻辑的理论体系,更是指引人们实践活动的科学信仰,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崇高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凝聚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关系到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处于急剧转型时期,越米越多的不良信息和现象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和确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了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实状况,笔者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找出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探讨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对策,努力改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的趋势,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充满信心并坚定信奉。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米阐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
第一部分:阐述了信仰的内涵、分类与选择以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应有的品质。
第二部分:从大学生信仰认知心态、选择动机、确立情况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到的数据,肯定信仰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并总结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的问题。
第三部分:从信仰教育的偏差、社会现实的负面影响、大学生认知和实践的双重缺陷三个方面分析部分大学生信仰出现问题的原因。
第四部分:从改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模式,追求教育创新;营造三位一体的信仰教育环境,培育精神家园;开展与时俱进的实践教育,实现立德树人三个方面提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