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前瞻性对比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预处理治疗直径>4cm的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核磁共振(MRI)诊断的直径>4cm的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充分知情理解后选择预处理方式,分为HIFU组及GnRH-a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月患者的症状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UFS-QOL)评分、血红蛋白(HGB)、肌瘤最大径、肌瘤体积、子宫体积以及治疗有效率。预处理3月后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记录肌瘤类型的转变,比较两组宫腔镜电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灌流液用量、肌瘤一次性电切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HIFU组纳入42例,预处理后1例完整排出,4例部分排出。HIFU治疗后患者的UFS-QOL评分显著下降,HGB明显升高,肌瘤最大径、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组纳入37例,无肌瘤排出病例。治疗后患者的UFS-QOL评分明显降低,HGB升高显著,肌瘤最大径明显缩小、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指标的变化程度:HIFU组肌瘤最大径平均缩小(14.26±9.24)mm,明显优于GnRH-a组(7.49±5.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3,P<0.05);GnRH-a 组患者 HGB 平均升高(21.76±11.63)g/L,明显高于HIFU 组(10.57±16.1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3,P<0.05);两组UFS-QOL评分、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但下降幅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HIFU组总体有效率90.5%,明显高于GnRH-a组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0,P<0.05)。3.预处理治疗3月后:HIFU组11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肌瘤显著缩小,未行宫腔镜电切;GnRH-a组中4例患者于外院行肌瘤剥除术,3例于外院行子宫全切术。行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中:HIFU组共31例,5例转为0型,10例转为Ⅰ型,16例仍为Ⅱ型,但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切净肌瘤;GnRH-a组共30例,9例转为Ⅰ型,21例仍为Ⅱ型,3例患者因瘤体过大未一次性切净。两种预处理方式减型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2.160,P>0.05)。4.两组宫腔镜手术比较:HIFU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7.68±10.2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4.46±7.12)ml,灌流液平均用量为(675±279.72)ml,均明显低于GnRH-a组手术时间(35.67±16.49)min、术中出血量(19.50±8.02)ml及灌流液用量(1030.00±528.6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瘤一次性电切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HIFU与GnRH-a作为直径>4cm的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前的预处理均有效,但HIFU组预处理患者总体有效率更高。2.HIFU预处理后行宫腔镜肌瘤电切术更安全、有效,可作为较大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一线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