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经济学意义上说,环境规制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派生于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其逻辑起点在于环境外部性和市场结构的不完全性。在现代制造业发展初期,较小的经济规模掩盖了环境要素的稀缺性,以至于外部化的环境成本尚未引起制造活动与环境的摩擦或冲突。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现代制造业急剧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大规模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冲突凸现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在这种背景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运动在发达国家不断高涨,各国纷纷建立环境规制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安排。90年代以来,我国也逐步加快环境规制的步伐,从而环境规制与产业竞争力研究也逐步成为主流经济学关注的前沿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环境规制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存在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保守主义者认为,环境规制会削弱发展中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激进主义者认为,环境规制不但不会削弱国际竞争力,反而可以通过创新机制最终提升发展中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客观地说,现有研究文献大多从国家层面阐释环境规制对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基于地区层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十分缺乏。浙江作为我国重要制造业基地,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合理进行环境规制,实现制造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但是,政府和企业一直面临着一个困惑,即环境规制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否会削弱浙江制造业现有的国际竞争力呢?本文试图诠释环境规制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制,进而对环境规制对浙江省制造业的影响进行尝试性实证研究。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简要概括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同时对目前国内外环境规制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归纳。第二章回顾了目前与环境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的几个主要理论假说并进行简要评述,并从产品生产成本和技术创新两个角度对环境规制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分析了浙江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环境规制政策的历史变迁。第四章采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并基于2003-2007年的浙江省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行业的具体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短期内没有对浙江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显著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则有利于提升浙江省制造业总体国际竞争力;对不同行业而言,这种影响存在差异性,对个别产业的影响仍然是消极的。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