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拉运河的建设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缩短地区间的海运航线时空距离,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潜在的海运新通道,克拉运河必将对区域国家间贸易格局与枢纽港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旨在从经济与贸易微观层面上对克拉运河的建设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不仅可以为克拉运河建设评价提供借鉴,而且可以为区域内国家发展对外海运贸易和拓展沿海枢纽港的合作发展空间提供依据,主要为可能参与克拉运河和新枢纽港开发建设的相关利益主体提供决策参考。本文首先考虑航线距离变化、国家人口规模、国内生产总值等因素,利用可达性以及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分析克拉运河开通前后区域国家间的海运可达性水平以及区域国家间的海运经济联系变化;同时借鉴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以及城市航空客流枢纽度模型,引入了国家双边贸易枢纽度模型,分析克拉运河开通前后国家双边贸易的等级地位和竞争力的变化。其次,本文考虑港口自身特性、航线距离变化、选择习惯、泰国克拉运河新建枢纽港发展演化等因素,利用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引入了枢纽港中转贸易模型、枢纽港市场份额预测模型与港口枢纽度模型,对比分析东南亚和东亚区域枢纽港与世界其它主要区域的主要港口中转贸易的前后变化,在此基础上评价该区域枢纽港的枢纽度演化。结果表明,克拉运河的开通有助于提升国家间海运可达性水平,加强区域国家间的海运贸易联系,影响区域国家双边贸易枢纽度,进而促进区域国家间双边贸易的发展。同时克拉运河开通后,区域枢纽港中转贸易比重因海运通道选择、泰国克拉运河新建枢纽港的发展演化等因素而有所改变,即克拉运河建设会改变区域枢纽港的中转贸易空间分布格局,进而影响区域枢纽港的枢纽度演化。通过综合定量评估分析,本文认为我国积极响应并考虑参与投资建设该设想的泰国克拉运河和新枢纽港,试图取得克拉运河和新枢纽港的部分运营权,以期积极融入区域海运贸易发展格局,同时进一步拓展我国港口在海运中转贸易中的发展潜力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