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能力全面发展的形上探究和现实思考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西方渐进式的现代化进程不同,百余年来,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组织形式、文化形态都已经或正在经历一个解构--重构的过程。费孝通先生称之为是“三级两跳”的跨越式进程。与之相应,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也必然经历同样的艰难历程。因此,对当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道德问题,应当放到更为广阔的背景中去全面探究和把握。全方位的追问道德问题的成因是本文所力不能及的。本文立足于现实生活,从道德哲学的视角出发,力图对主体的道德能力的全面发展进行分析。 人是社会的主体和发起者,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作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主体的人的力量体系由体力、智力和道德力构成。要展现人的本质力量,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最关键的也是最高的能力是道德能力,它是一种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本性实现自身发展、自身完善的能力。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基本能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动态体系,诸要素相互增益的“合力”作用是其生成机制。各能力要素的高度同一和契合是道德能力全面发展的理想状态。而现实的状况是,道德主体的道德能力发展远未达此和谐状态,这也是目前各种道德问题产生和存在的一个直接的原因。 本文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和分析已有的道德能力研究成果,阐发道德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 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阐述道德能力全面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第二部分:通过对资料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厘清道德力和道德能力的关系,进而界定道德能力概念;通过对道德能力的哲学意蕴的阐述,揭示道德能力全面发展的丰富内涵。 第三部分:通过对道德能力系统的构成和作用机制的分析,从动态发展中深化对道德能力全面发展内涵的理解。 第四部分:从经验世界道德生活中存在的知行分离的现实,分析道德能力片面发展状态的根源,即道德动力--力量背后的力量不足所致。主要表现在:一是道德形上价值的缺失使得形下关怀被消解;二是德福冲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活现实使得人们的形下的利益诉求渠道被堵塞了。二者之间的反向互动阻碍或消解了道德主体对超越性的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的追求。 第五部分:提出关于促进道德能力全面发展的设计:一是要通过确立道德信仰,实现道德的形上价值对道德主体的终极关怀,从内部推动人们对意义生活和价值生活的追求,从而促进道德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是要通过正义的制度安排实现生活世界的德福一致,从而从外部推动道德主体道德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六部分:后记。
其他文献
男女两性不仅存在着自然差别,而且更主要的是存在着社会差别。男性长时间占据着社会生活的中心,而女性却被置于社会生活的边缘。男女两性之间的这种差别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正
生产力概念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和立论“基石”,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建构。传统生产力理论立足当时物质生产落后的现实,把生产力定位为“人类征服和改
小学英语学习在低年级阶段还是处于趣味学习阶段,低年级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一旦学生上到了六年级,对于六年級的英语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高下立判了。因为到了六年级,英语的学习程度逐渐加深,单词记忆逐步加大,作文字数不断提升,阅读也开始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之中,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开始慢慢减少,自然对于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慢慢减弱了。但是六年级阶段的学生,即将面临小升初,踏上初中阶
期刊
空间观一直是近现代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研究中的重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相关研究的日益增多,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空间观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马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领域的竞争已经是全方位的竞争,企业伦理向管理各环节渗透,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伦理就是企业及其员工在
学位
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出现了“信息化”的潮流。同样,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教育正在经历着第三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