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灰霉病是世界上一种很普遍的葡萄主要病害,引发葡萄灰霉病的主要病原是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其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极强,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一个生长季节中可以发生多次的再侵染,是一种严重影响葡萄生长和储藏的病害。为进一步了解葡萄灰霉病的发病规律,本文对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1.葡萄灰霉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葡萄灰霉病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0℃~25℃,在各种营养条件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最适宜的是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和以硝酸钾为氮源的培养基。最适宜于葡萄灰霉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固体培养基是胁本哲式培养基,最适宜的液体培养基是PDA培养基,光照对菌丝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连续黑暗最适宜于菌丝的生长。2.葡萄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对昌黎地区种植的5个酿酒品种(赤霞珠、品丽珠、霞多丽、西拉自、黑比诺)和4个鲜食品种(巨峰、白香蕉、维多利亚、摩尔多瓦)进行调查,5种不同酿酒葡萄品种均为感病品种,从发病时间来看:叶片和果穗发病最早的都是赤霞珠,分别于6月15日和6月23日开始发病,发病最晚的都是黑比诺。从发病率来看:病叶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品丽珠和黑比诺,其病叶率分别为9.2%和4.4%,病穗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赤霞珠和黑比诺,其病穗率分别为50%和20%。从发病的严重程度来看:叶片和果穗发病最重的都是赤霞珠,病情指数分别为5.15和24.5,叶片和果穗发病最轻的是黑比诺,病情指数分别为1.55和8.75。维多利亚、巨峰等4种鲜食葡萄均有不同程度的感病,最早发病的是摩尔多瓦和白香蕉于6月23日开始发病,巨峰和维多利亚发病较晚,于7月1日开始发病,巨峰病叶率最高在8月27日可达7.6%。叶片发病最严重的是白香蕉,叶片病情指数为4.00,叶片发病最轻的是巨峰葡萄其叶片病情指数2.00。果穗最早发病的是巨峰于6月15日开始发病,病穗率也最高,8月27日病穗率高达43%,维多利亚果穗发病最晚于7月9日开始发病,发病最重的是巨峰其果穗病情指数于8月27日达到最高峰,其果穗病情指数为21.00。发病最轻的是摩尔多瓦其果穗病情指数仅为6.75。3.葡萄灰霉病田间防治药效分析了7种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所分析的8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都有一定的防效,其中扑海因的防治药效最好,中期调查时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1.6%、末期的防效可以达到90.5%。其次是施佳乐中期防效为90.3%,末期防效为89.6%。效果最不好的多菌灵中期防效为83.4,末期防效为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