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现况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式,了解吉林省居民食源性腹泻患病情况和疾病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引起疾病发生的人群基本特征、个人卫生习惯、家庭饮食习惯、个人卫生健康素养等食源性腹泻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吉林省食源性腹泻患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吉林省10个监测点内常住居民5211人。调查者采用《中国居民食源性腹泻疾病负担调查表》和《吉林省居民食源性腹泻相关因素调查表》对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人群的基本特征、个人卫生习惯、家庭饮食习惯、个人卫生健康素养四大类问题。对于收集到的数据采用Epidata3.1进行双人核对录入,同时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在本次共监测5211名调查对象中,128人患有食源性腹泻疾病,患病率为2.46%。25~39岁年龄组和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万以下的调查者食源性腹泻患病率较高,分别为2.70%和2.99%。夏季(6~8月)和秋季(9~11月)的食源性腹泻患病率较高,分别为3.85%和2.52%。过去2周内离开居住地的调查者患病率明显高于未离开居住地的调查者,患病率高达11.54%。就餐场所在饭店或外卖、经常喝生水的调查者食源性腹泻患病率较高,分别为16.13%和3.18%。2.将7个健康素养问题进行评分比较,全部答对的调查者食源性腹泻患病率明显低于全部或部分答错的调查者,患病率分别为2.03%和3.03%。3.秋季患食源性腹泻的危险度是冬季的2.257倍;过去2周内离开过居住地的调查者食源性腹泻患病危险度是未离开的调查者的5.244倍;选择外卖或饭店为主要就餐场所的调查者食源性腹泻患病危险度是选择家里或食堂调查者的6.656倍;从不对餐具进行消毒的调查者食源性腹泻患病危险度是每次对餐具进行消毒调查者的2.297倍;家庭人均年收入为3~5万元的调查者食源性腹泻患病危险度仅为家庭人均年收入1万以下调查者的0.369倍。结论1.在调查对象不同特征对食源性腹泻疾病患病影响方面,秋季为食源性腹泻的高发季节,离开居住地是食源性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家庭人均年收入在3~5万元是食源性腹泻疾病的相对低发人群。2.在个人饮食卫生习惯对食源性腹泻疾病患病影响方面,食用罐头前不检查其有无胖听、经常喝生水、用餐前对餐具从不进行消毒的人群是食源性腹泻的高发人群;选择经常在家里或者食堂就餐、对可直接食用类食材烧熟煮透后再食用的人群为食源性腹泻疾病的低发人群。3.拥有良好食品健康素养的人群食源性腹泻患病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