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商业化的消费背景下,建筑也日趋变成一种快速消费品,社会大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在商品化过程中逐渐缺失。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公众精神世界需求的重要资源平台,应该在这种消费背景下秉持艺术精神以及人文关怀。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当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使之更注重与公众的互动体验过程,为满足复杂多变的个性化文化活动类型及参观需求,当代艺术博物馆空间需放大其空间互动体验特征。“交互(interact)”在中国语境下又称为“互动”,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由于当代艺术思潮的崛起,传统艺术博物馆空间不可避免地面临更新与变革以适应当代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由于当代观展模式由过去的线性化转变为当今的互动化,传统艺术博物馆空间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当代参观主体日益增强的体验性需求;由于艺术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在当代不断扩展,已成为城市公共空间及文化网络建设的一部分,传统艺术博物馆空间的单一性已无法适应当代艺术博物馆日渐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营运模式。基于对以上三点的思考,笔者通过对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交互化发展趋势的思考,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试图提高艺术博物馆在当代的适应性。笔者对“交互”的理解是,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应从过去的以“客体”为中心,转变为更关注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受西方传统哲学“身心二元论”的影响,建筑师极力追求纯理性构图和功能实用,“主体”在建筑设计中一直被忽视。而身体是每个人与世界最直接的第一个接触媒介,身体是人行动的执行者、感觉产生的器官及认知生成的基础,从多个层面影响着人与世界的交互过程。笔者由读研过程中接触的几个当代艺术博物馆实际项目引发思考,通过对国内外艺术博物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提出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交互化发展趋势。然后,以此为选题背景,结合相关理论,通过对大量案例的总结分析,主要从宏观及微观两个个层面来展开讨论:当代艺术博物馆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化、当代艺术博物馆内部空间的交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