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族传统沙嘎游艺——以苏尼特蒙古部沙嘎游艺为中心的考察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嘎是动物的踝骨,也称距骨或髀石,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娱乐的一种用具。沙嘎游艺历史悠久,影响广泛,至今仍为许多北方民族所热爱。本文对其作初步的研究探讨。   第一章简述了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沙嘎游艺的历史。战国时期的匈奴族启动了沙嘎游艺的萌生,北朝时期的鲜卑族推动了沙嘎游艺的初步形成,辽朝时期的契丹族促进了沙嘎游艺的发展,蒙元时期的蒙古族推进了沙嘎游艺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以清代苏尼特蒙古族沙嘎游艺为范例,对其120余种沙嘎游戏玩法进行了精选梳理,分成畜牧生产、生活风俗、民族三技、抛掷手技、棋局对弈、竞智猜谜等六大类别,并对每一类别的游戏玩法进行了简括的叙述。   第三章对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沙嘎游艺在草原游牧生产技能的传输教谕、草原民族文化智慧的锻炼提升、草原民族风俗礼仪的承传延续、与草原民族宗教观念的天然联系等方面所起的社会教谕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   其简要结论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沙嘎游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古代草原民族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古代蒙古族尤其是清代苏尼特蒙古族,是古代草原民族沙嘎游艺的集大成者和重要的继承发展者。沙嘎游艺活动在推进草原社会文化发展中起到过重要的历史作用,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运用到当今的民族文化生活中。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自夏商时禹汤开罪己之先河,到汉文帝颁布第一道真正意义上的罪己诏以来,后世皇帝颁诏罪己的事例便不绝于史。其中,明代共有11位皇帝颁布了27份罪己诏,其内容涉及明代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