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嘎是动物的踝骨,也称距骨或髀石,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娱乐的一种用具。沙嘎游艺历史悠久,影响广泛,至今仍为许多北方民族所热爱。本文对其作初步的研究探讨。
第一章简述了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沙嘎游艺的历史。战国时期的匈奴族启动了沙嘎游艺的萌生,北朝时期的鲜卑族推动了沙嘎游艺的初步形成,辽朝时期的契丹族促进了沙嘎游艺的发展,蒙元时期的蒙古族推进了沙嘎游艺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以清代苏尼特蒙古族沙嘎游艺为范例,对其120余种沙嘎游戏玩法进行了精选梳理,分成畜牧生产、生活风俗、民族三技、抛掷手技、棋局对弈、竞智猜谜等六大类别,并对每一类别的游戏玩法进行了简括的叙述。
第三章对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沙嘎游艺在草原游牧生产技能的传输教谕、草原民族文化智慧的锻炼提升、草原民族风俗礼仪的承传延续、与草原民族宗教观念的天然联系等方面所起的社会教谕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
其简要结论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沙嘎游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古代草原民族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古代蒙古族尤其是清代苏尼特蒙古族,是古代草原民族沙嘎游艺的集大成者和重要的继承发展者。沙嘎游艺活动在推进草原社会文化发展中起到过重要的历史作用,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运用到当今的民族文化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