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魏晋花果草木赋为研究对象,从历时角度,对花果草木赋寻根溯源,探讨了其在魏晋繁盛的因素。从共时角度,分析其主题意蕴与艺术成就。本文拟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追溯了花果草木赋的源头,《诗经》的花果草木主要是作为比兴的发端,《楚辞》中的花果草木已强化了象征意义,开始人格化,花果草木的文化内涵肇端于此。《橘颂》作为第一篇植物类赋开创了咏物言志的典范,两汉花果草木赋则正式登上赋体文学舞台。第二部分:论述了花果草木赋的创作概况及繁盛的因素。魏晋花果草木赋兴盛与文学自身发展的内部因素有关:魏晋时小赋兴盛,汉大赋在题材上对花果草木赋有指引之功;物感说的兴盛与对巧构形似的文学技巧的崇尚指导推动了花果草木赋创作;魏晋文人同题共作的趣尚、玄学使魏晋士人亲近自然是影响花果草木赋创作之外部因素。第三部分:按咏物之目的,把花果草木赋分为三种类型:纯粹咏物、托物言志、借物喻理。纯粹咏物类型多为遣兴娱乐之作,赋家以纯粹欣赏物象之美的心态创作,对美有一种向往,占很大一部分,与赋家创作态度和赋学观念有关;托物言志类型:魏晋士人借咏物抒发了时光流逝之悲;他们或渴望建功立业,以求提高生命质量;或企求长生,以求延长生命长度,表达了强烈生命意识。同时士人也借物表达了对坚贞高洁、独立不迁之理想人格的渴慕与追求。借物喻理类型:表现了玄学理趣,反映出士人在乱世之中的处世哲学及他们对人生、社会的认识。第四部分:魏晋花果草木赋的艺术成就有二:“形似”的描写技巧:对物象刻画细致入微,并运用各种描写方式,从不同角度描摹,达到了曲尽其姿,“形似”的效果。且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进一步达到“神似”的效果。赋的唯美化追求:赋家通过雕琢字词,使辞采华美,在句子字词中使用如对偶、排比、用典等来追求语言与形式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