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找蛋白质晶体生长的优化条件一直是晶体生长工作者的目标,但是不同的蛋白质有着不同的生长条件,很难提出某种完全适应于所有蛋白质的晶体生长条件以及判断晶体能否生长的标准。对于判断晶体能否生长的研究比较少而且绝大多数集中在对成核后期的研究上,很少有对成核前期研究的报道。而成核前溶液中蛋白质形成的聚集体的状态(包括聚集体的大小,形貌,甚至于构象等)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成核的情况。这是由于,在蛋白质成核前出现的聚集体一般呈现出无序的聚集状态,而形成的晶核以及晶体生长中出现的聚集体,都是蛋白质分子有序堆积而成。因此,对无序聚集体状态的变化进行研究,有助于分析有序聚集体的出现条件并由此提供蛋白质晶体生长的合适条件。溶液中聚集体的状态一般包括聚集体的大小和聚集体大小的分布两类参数。此二类参数在晶体生长的过程的变化情况、它们对晶体生长的影响情况如何以及它们和溶液的温度、浓度之间的联系如何等是本工作研究的重点。主要利用光散射(DL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刀豆蛋白A溶液的聚集体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在蛋白质晶体成核和生长阶段蛋白质溶液中聚集体的变化,以及聚集体的变化与晶体生长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比结晶和不结晶条件下聚集体的变化差异,以及聚集体状态的变化与蛋白质溶液的浓度、温度和时间的关系,获得了溶液中聚集体的状态分别与晶体能否生长之间的联系,探讨了聚集体大小和分散度,对晶体生长的影响程度哪个更大。在刀豆蛋白和沉淀剂溶液混合后一小时,我们用动态光散射仪测量了不同浓度(0.06-1.6mg/ml)和不同温度(15℃、20℃、25℃)下刀豆蛋白A溶液中聚集体大小的变化。每个样品重复测量至少10次,结果用NNLS方法分析,取平均值。我们用一定浓度的刀豆蛋白A溶液加入沉淀剂0.7mg/ml NaCl溶液,在结晶和不结晶条件下做了连续六天的原子力显微镜实验,可结晶条件下刀豆蛋白A的浓度为1.1mg/ml,不可结晶条件下刀豆蛋白A的浓度为0.2mg/ml。实验时,蛋白质溶液与沉淀剂溶液等体积混合。实验温度20℃,湿度为50~60%,在硅片上吸附的时间为7min。通过DLS实验我们发现:在15℃时,随着刀豆蛋白溶液浓度的增大,溶液中的聚集体大小由120nm逐渐减小,当浓度增大到0.79mg/ml后,聚集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