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江南慈善人物群体研究——以余治为中心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8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江南慈善活动异常活跃,善人之间在行善过程中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并逐步结合成一个基于江南区域的社会关系网络,即为晚清江南慈善人物群体。虽然这个群体中成员的身份上存在差异,或为官僚,或为买办,或为士人,但他们因为都与余治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而最终结合在一起。 余治乃生活在道光、咸丰、同治年间的无锡乡绅,毕生从事保婴、劝菩等慈善活动,行善足迹遍及江南地区。他的好友中,潘曾沂、谢元庆、华廷黻、顾仪卿、冯桂芬、严辰、郑观应等在慈善活动方面都有着积极的表现,他的弟子门生中,李金镛、熊其英、经元善、谢家福、严佑之等都是“义赈”等慈善活动的中坚力量。 本文以余治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余治为中心慈善人物群体的慈善活动、慈善动机以及慈善思想的分析,理清晚清江南社会的这张复杂慈善网络,客观认识慈善的社会功能以及慈善群体对晚清社会的影响。余治为中心的慈善人物群体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慈善事业的发展不无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十分的迅速,电气工程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竞争已成为我国社会的常态,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进行的如火如荼,各大企业在竞争中靠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来求得生存,其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各大企业通过不断的进行技术改良和创新来提高自身的生产力,目的是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占据一席之地,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保持同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期刊
在中国传统历史时期中,清代是中原王朝对新疆的开发历程的第三次高潮期,清政府对新疆的开发举措也是极具现代国家意义的。本文主要分阶段研究阐述了清代塔里木河流域农业开发
一九五九年到一九七五年,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两地发掘出了大量汉文文书,这批文书被称為[吐鲁番文书]。这批文书属出土文献范畴,文献真实性强,数量丰富,能反映
南宋失去北部疆域,农业税收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国家专卖的榷酒、榷盐逐渐成为财赋主体。天宝年间(968-976)至南宋末(1279),宋代酒业买扑制度实施了近三百年。本文以宋酒买扑制
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是我国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合作社经济,作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五种经济成分之一,在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供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