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的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一个前提。只有国家、社会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可能,人民才可能安居乐业。不管是人治,还是法治,自古以来,执政者用各种不同的治国方式实现国家稳定,也总结出了一些治国理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国共产党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了多种探索和尝试,并得到了一些较好的经验总结,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以一个小县城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实践为例,通过管窥见豹的方式,对我国的社会维稳工作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文章第一部分是国内外研究综述,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看社会稳定,同时大致小结本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从介绍社会风险相关概念说起,对社会风险产生的原因从社会契约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服务型政府等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理论依据,对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风险作出了大致分类,并阐述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安徽省N县的社会维稳工作实践。重点介绍N县社会维稳工作现行做法、主要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通过扎实有效的维稳工作,N县政府维护了一方社会稳定大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夯实基层维稳工作的同时,也有力的加强了政法队伍建设和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建设。但与此同时,维稳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成本过高、眼睛向上看、考核压力大等问题。论文最后一部分,主要是对基层政府如何做好维稳工作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一是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让一切社会矛盾的解决走上法治化的轨道。只有走上法治化的轨道,百姓才能有一个稳定的预期。二是基层政府要转变执政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归根结底,政府是为纳税人服务的。只有真正做到立法为公、执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不会产生“官民”矛盾。三是强化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只有民声、民意、民心可以畅通的到达政府相关部门并得到切实解决,维护社会稳定才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四是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要有韧性稳定机制,要意识到极个别的社会突发事件不会影响社会稳定,相反,这是社会稳定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稳步发展公民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社会维稳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