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3.0 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应用价值,对心肌梗死区、边缘区及非梗死区这些区域的心肌纤维重构进行检测,探索心肌梗死后不同区域重构的机制和异质性。资料与方法:选用42只成年雄性兔,分为正常组(n=5),假手术组(n=5)以及心肌梗死组(n=32)。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术后死亡7只,存活25只并分别于术后1 w、2 w、4 w、8 w及16 w时间点处死获取离体心脏各5个。对离体心脏标本行3.0 T MR-DTI扫描,同时测量梗死区、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和平均扩散系数值(MD),并对不同区域进行纤维素示踪成像和重建主本征矢量图,直观显示心肌纤维的走行、紧密性和连续性等信息,比较梗死区、边缘区及非梗死区重构的差异。结果:心肌梗死后在梗死区、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平均FA值和MD值各异,不同区域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从梗死区向边缘区延展,再到非梗死区代偿性重构,平均FA值呈上升趋势,平均MD值呈下降趋势,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791,p<0.001)。但在不同区域的FA值和MD值的相关性有所差异,在梗死区和边缘区,FA值和MD值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638,p=0.001和r=-0.607,p=0.003。而在非梗死区,FA值和MD值不存在相关性(r=-0.062,p=0.783)。根据分组对心肌不同区域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对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不同区域两两比较显示FA值和MD值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分别对心肌梗死后1 w、2 w、4 w、8 w及16 w组的三个区域两两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心梗后不同时间点三个区域之间的FA值均有统计学差异。对于MD值分析,显示MD值在术后1 w组的梗死区与边缘区、边缘区与非梗死区,在术后2 w组三个区域两两之间以及在术后8 w组的边缘区与非梗死区这些区域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余组别两两区域比较分析均有差异性。结论:心肌梗死后在梗死区、边缘区以及非梗死区的重构存在异质性,从梗死区向边缘区延展,再到非梗死区代偿性重构,重构程度是渐变性的,以梗死区最明显,其心肌组织的完整性破坏最为严重。此外,FA值在评估心肌梗死后不同区域重构的异质性可能较MD值更为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