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荆南地区,主要指荆南节度使管辖的区域。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中期北方战乱,大批人民南迁,荆南地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唐肃宗至德年间设立荆南节度使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唐代荆南节度使的管辖区域发生过很多次变化。本文是以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荆南节度使所辖八州(荆州、澧州、朗州、峡州、夔州、忠州、归州、万州)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简要论述。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论是对唐代荆南地区目前的研究现状作的总结说明,指出本文的选题缘由、意义及研究方法等,使读者对全篇行文有个概况性了解。第二部分对唐代荆南地区的地理因素和研究范围作简要说明,目的是为进一步研究荆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提供地理上的支持。第三、四、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主要借助于相关的史籍记载和各种方志、笔记、歌谣、俚语、杂记,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出唐代荆南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特点。其中经济上,分别论述了唐代荆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农业上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制约,荆南地区以荆州为中心的平原地带经济发展较快,农业上基本上达到了唐代北方的发展水平,耕作技术提高,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产量增加。但地处三峡的夔、归、万等州多丘陵和山地,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发展相对落后,还是原始的刀耕火种。手工业虽有一些部门发展较快,但还不是唐代最发达的地区。由于荆南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地位,这一地区的商业非常繁荣,特别是传输贸易相当发达。政治上,本文从唐代荆南地区的行政区划,节度使府的机构与职官设置和历任的节度使的情况以及荆南地区发生的战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唐王朝对荆南地区的管辖主要是在至德年间设置荆南节度使,因为其重要的地理军事地位,从整个唐代来说,荆南地区还是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的,荆南节度使的任免权掌握在中央,藩镇内部虽也发生了几次兵乱,甚至导致主帅易位,但即使是靠武力新上任的节度使也要经唐中央下旨任用。(参看《唐代荆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任职人员表》)说明荆南节度使和其他割据的强藩是有本质区别的,还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文化上:唐代荆南地区的人民,用生命和智慧创造了自己独特而灿烂的文化,具体表现在荆南地区的文化名人以及在荆南地区任职或居住的文化名人的成就;荆南地区特有的习俗、方言、《竹枝词》;还有峡江一带的妇女的特殊习俗等。特别是当地劳动人民自己创作的《竹枝词》,后来被杜甫、刘禹锡等发展为中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因素和历史、民族等原因,荆南地区的文化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形态。第六部分结语是对全文的总结性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