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微电网二次协调控制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ey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配电网中新能源占比的不断提高,在降低碳排放、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同时,新能源运行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也给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大量的风险,微电网技术为风、光等新能源并网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而如何维持微电网内部的电压、频率稳定以及如何利用微电网支撑配电网的安稳运行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微电网具有孤岛与并网两种运行模式,当微电网处于孤岛运行状态时,通常采取下垂控制通过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比例分配来维护其电压、频率的稳定。然而,分布式电源受环境地域的影响在并入微电网的过程中会引入大量线路阻抗,导致微电网呈弱电性而出现无功环流等问题,进而影响孤岛微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当微电网处于并网运行状态时,通常需要及时响应配电网的业务需求,如参与二次调频任务等,而以新能源为主的微电网在并网过程中不仅需要应对负载变化造成的频率波动,还需要解决因新能源本身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引起的频率扰动问题,从而提高微电网支撑系统频率调节的能力。本文针对上述难题,基于人工智能算法与电网系统进行交互,将控制与优化的过程转换成智能体的训练过程,对微电网孤岛运行状态下的分布式电源下垂控制进行二次优化,并设计了微电网并网运行状态下双馈风力发电机参与多区域互联电网系统二次调频的控制方案。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孤岛微电网优化控制:本文首先采取下垂控制对微电网内分布式电源进行一次控制,实现有功功率按比分配的同时,将系统频率稳定在安全范围内。其次对低压微电网在孤岛运行状态下采取下垂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理分析,引入虚拟阻抗法对下垂控制进行二次优化。最后针对虚拟阻抗法需实时检测随环境气候变化的线路阻抗阻值,并可能会加重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以及系统频率偏移额定值等问题,引入了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对虚拟阻抗法进行改进。通过对算法中状态、奖励、动作函数进行定义,使智能体能够根据无功环流的大小自动迭代出最优的虚拟阻抗取值方案,在无需测量线路阻抗的同时随其变化自适应更新;通过在算法的奖励函数中加入对系统频率及电压幅值的约束项,使智能体在迭代过程中对系统频率及电压幅值进行二次优化。2)基于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并网微电网二次调频控制:微电网切换至并网运行时,仅靠下垂控制以及利用自适应虚拟阻抗对频率波动进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利用网内的双馈风力发电机调节输出有功功率来恢复系统频率的稳定。本文首先介绍了双馈风机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输出功率的矢量控制原理进行了分析。其次根据传统发电机的频率响应模型建立了含有非线性因素的多区域互联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并将简化后的风机控制模型加入多区域互联系统频率响应模型中,完成了对包含双馈风机的多区域互联系统频率响应建模。最后针对负荷变化以及风机转矩扰动引起的系统频率波动,设计了基于深度强学习算法的双馈风力发电机与传统发电机的调频策略,通过对算法中状态、奖励、动作函数进行定义,实现约束风机转子转速变化量在稳定运行范围内的同时,风机以及传统发电机根据各区域频率偏差量自主迭代出最优出力方案,即传统发电机的输出变化量与双馈风机的转子电压调节量的控制目标,使双馈风机成功参与进多区域互联系统的二次调频控制中。
其他文献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PHEV)是一种嗜神经性β冠状病毒,主要感染哺乳期仔猪,诱发脑脊髓炎和/或呕吐消耗性疾病,致死率高达20%~100%。研究发现,PHEV经呼吸道感染宿主后,由嗅神经或三叉神经传播至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是其复制增殖的主要场所,但PHEV感染神经细胞的机制还有待于深入阐明。冠状病毒
研究背景肝脏是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在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部分肝切除术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各种先天性肝脏疾病、肿瘤性肝脏疾病、创伤性肝脏疾病、感染性肝脏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如何快速有效地促进术后残余肝脏组织再生和修复以代偿受损肝功能是肝脏外科急需解决的问题。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由于其低免疫原性、多能分化性及旁分泌特性,已被广泛
互补源辐射作为一类整合了电流辐射源和等效磁流辐射源的特殊辐射源类型,具备在紧凑空间内构造天线辐射特性的潜力。传统的互补源天线具有宽带,增益稳定等优点,但结构均较为复杂,且形式也相对固化。本文以传输线单模和多模设计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改造传输线实现互补源辐射。以微带传输线为开放型传输线的代表,分析了如何改造开放型传输线实现互补源辐射,并基于该理论实现了多款具有180?的半功率波瓣宽度的宽波瓣天线。同时
中子散射新样品环境开启了新学科研究领域和交叉前沿,且样品参数向着极端化、多条件、多场耦合发展。中子散射超导磁体就是符合这些条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仪器,但是,该仪器的研制被国外少数公司(OxfordInstruments)垄断。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子散射样品环境及相关实验技术”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承担了该项目的关键子课题“中子散射超导磁体系统”。一方面,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位
免疫检查点作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清除过程中的抑制性节点,在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性上具有重要作用。肿瘤细胞通过劫持这种抑制途径获得了免疫抵抗,实现了肿瘤免疫逃逸。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与肿瘤细胞上配体的相互作用来恢复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攻击性。获得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上显示的生存优势推动了科研工作者对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探索。CD47作为
河床沉积物是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关键地带和重要界面,由于河床冲淤作用所造成的河床沉积物组成、结构和厚度变化,河水入渗过程中水动力条件、酸碱条件及氧化还原条件发生强烈变化,导致河水-地下水水力联系转变及铁锰迁移转化过程较为复杂。目前对于河床冲淤影响下河水入渗水动力-铁锰迁移转化过程耦合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基于此,论文以沈阳黄家傍河水源地为研究区,应用水上钻探、动态观测、室内模拟及数值模拟等技术,在
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方式变化显著,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流行趋势加剧,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持续增加,己成为我国现阶段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增加,且逐渐年轻化。心肌梗死发生后,凋亡、代谢应激、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导致左室重构的发生发展。针对延缓左室重构药物的研究如火如荼,同时寻找非药物手段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策略也得到了许多学者关注,心脏康复应运而生。心脏康复致力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因其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光电探测器和激光器等光电器件中展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得益于钙钛矿材料荧光量子产率高和发射光谱窄等特点,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Pe LEDs)的性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超过了20%。
5G通讯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时延低和传输容量大等特点,它的到来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时代。作为5G通讯技术关键元器件的高频基板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避免信号衰减,要求高频基板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低,并且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趋于稳定。聚烯烃树脂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有望取代聚四氟乙烯和环氧树脂等材料,应用于高频基板材料领域。目前,市面上有关聚烯烃树脂类的高频基板材料以美国罗
研究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处赤峰—朝阳金成矿带西段,区内发育有柴胡栏子、红花沟和莲花山金矿床。金矿体赋存于新太古代乌拉山岩群变质岩中,呈脉状产出。近矿围岩蚀变强烈但分带不明显,其中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与金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红花沟和莲花山金矿床的赋矿围岩主要是斜长角闪片麻岩,含金石英脉产在近NS向断裂带内。黄铁矿为主要的金属矿物,另发育少量的黄铜矿、方铅矿、磁铁矿、白铁矿、自然金等。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