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肠球菌脂磷壁酸对MG-63细胞增殖活性及碱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nr0op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粪肠球菌脂磷壁酸对MG-63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碱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不同密度MG-63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1μg/ml、5μg/ml、10μg/ml、50μg/ml、100μg/ml浓度的粪肠球菌脂磷壁酸,分别作用于细胞3、12、24、48、72小时,检测不同细胞密度下,不同浓度粪肠球菌脂磷壁酸,作用不同时间时MG-63细胞的增殖活性及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变化。结果:1.粪肠球菌脂磷壁酸对2×104/ml密度的MG-63细胞抑制作用最显著,将该密度作为细胞实验的有效密度。2.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1μg/ml粪肠球菌脂磷壁酸作用MG-63细胞,3小时起即能够抑制细胞增殖。100μg/ml粪肠球菌脂磷壁酸作用细胞24小时,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显著。3.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显示,1μg/ml粪肠球菌脂磷壁酸作用MG-63细胞,3小时起即能够影响碱性磷酸酶表达的变化。1μg/ml粪肠球菌脂磷壁酸作用细胞12小时,碱性磷酸酶的表达量最高;100μg/ml粪肠球菌脂磷壁酸作用细胞24小时的表达量最低。结论:1.粪肠球菌脂磷壁酸可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降低细胞活性;2.粪肠球菌脂磷壁酸可抑制MG-63细胞的分化,降低碱性磷酸酶的表达;3.粪肠球菌脂磷壁酸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及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以纯钛粉为实验材料,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对钛试件表面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并通过选择性激光熔覆(SLM)技术制备出表面多孔的钛试件。通过对试件的弹性模量检测
研究背景:组织损伤修复由复杂的生物学和分子学过程组成,包括细胞迁移、粘附、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同时,越来越多的证实表明干细胞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