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排斥所反映的是需求方由于种种因素限制,不能以合理的成本享受高质量金融服务的一种现象。我国将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作为降低金融排斥的重要手段,当前,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金融排斥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金融网点密度不断扩大,信用体系逐步健全,普惠金融稳步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引入金融排斥这概念较晚,对于普惠金融发展的金融排斥水平尚未形成统一的衡量标准,不利于进行趋势分析和区域间的差异分析。因此,如何合理构建普惠金融发展的金融排斥水平指标体系并准确评价金融排斥水平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文章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确定研究范畴,在此基础上阐述理论基础和理论假设,并确定研究方法。其次,根据六维度法从地理排斥、评估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条件排斥和自我排斥六个方面构建金融排斥评价指标体系,再从六个维度分别分析我国、金融排斥水平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然后,以安徽省为例获取2010-2018年的原始数据,先对各变量按其影响程度的大小赋权,再结合金融排斥指数法计算出安徽省普惠金融发展的金融排斥水平,同时从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三个维度构建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计算出普惠金融指数,并与普惠金融发展的金融排斥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总体良好,金融排斥处于较低水平,但各维度发展并不均衡,其中虽然地理排斥、条件排斥、营销排斥和评估排斥有所缓解,但价格排斥和自我排斥所带来的问题仍然存在。从安徽省来看,在2010-2018年间金融排斥指数整体处于低水平,普惠金融指数显著提高。在各因素中居民消费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以及政府支持力度对金融排斥存在显著影响且与金融排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部门应当健全信息交流机制,聚焦金融产品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