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作为当今最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资源之一,在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实现国家的战略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是否能获得充足的石油供应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安全。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的需求也随之大幅上升。国内石油的供应缺口逐年扩大,这使得从海外进口原油已经成为解决这个巨大缺口的最为有效的途径。1993年以来,中国已然从石油的净出口国转变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而且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也是越来越大,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的石油形势迫在眉睫。社会各界对中国的石油安全纷纷投以关注,他们也号召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并且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为了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降低能耗,实行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已经越来越紧迫。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是降低石油进口风险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指的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将从世界各地购买的石油,石油配额、以及世界现货及期货市场上获得的石油运回国内。通过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石油进口国对某一地区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将会降低,并以此来保证石油供应的安全,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石油短缺的风险或者进口所在地发生难以预测的风险,比如说战争和自然灾害,或者和本国发生外交纠纷和经济纠纷。扩大石油进口地的可选择范围可以防止本国在石油因素上受制于人。同时,个石油进口国应该将经济成本、运输风险、地理因素、出口国的政治因素等等考虑在内,以上的各种因素可能发生在石油进口的任何一个环节。中国一直将能源安全放在战略高度。将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付诸行动已刻不容缓。2003年,中国已赶超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石油消费第二大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达到35%。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近两年,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飞涨至55%,根据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这个数字有可能会达到60%。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的石油进口形势很严峻。就目前而言,中国的石油进口面临“两难”——国内和国外。国内的难题指的是,石油的生产及消费缺口越来越大和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之间的矛盾。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年均国民经济增长率达到了9.79%,中国石油消费增长率达到了5.77%,但是在石油的供应上只增长了1.67%。能源供应量的增长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的需求。另一方面,石油战略体系建立的比较晚,在该体系中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例如,在石油体系内部,石油的综合储备天数只有21.6天。在国外的难题方面,中国过度的依赖中东,很不幸的是,中东一直都是国际纷争的聚集营,而让中国陷入进退两难境地的因素是,中国80%的石油必须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而马六甲海峡恰恰是海盗的集中地,并且该地区秩序混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石油进口资源是何等的集中,进口来源地是何等的单一石油战略体系及石油的现货期货市场是极其不完善的。中国石油进口价格高昂,但是出口价格却相对较低。另外,中国的石油进口给国际石油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石油进口威胁论”在国外根深蒂固。中国的石油进口安全将会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挑战。因此,如何以一个正确的方式评估中国石油进口风险,进而规避风险,保证石油贸易安全已经成为我们亟须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这篇文章以世界能源总体形势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石油进口的国际环境,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石油进口的现状,基于以上的分析,我阐述了存在于中国石油进口的几大风险因素。之后再详细介绍了中国石油进口战略多元化的一个具体设想。这是本文的大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