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其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功效被人们津津乐道,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从事武术训练与研究,推动着武术的不断发展。武术技击作为武术的本质特征,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必须要积极进行技术体系的改进、功能拓展与项目推广,形成相关产业,并通过培养大量高层次的武术技击人才来促进武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武术技击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武术技击类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课程内容既要符合武术技击技术体系的特点,又要符合社会需求。目前武术技击课程体系以散打为主,这是由散打本身的技击特性及开展程度决定的。但是其它技击项目如擒拿、太极推手、短兵、长兵、自卫防身等在武术技击类课程中却存在课程开设不足的情况,长此以往会割断武术技击各项目的有机联系,不利于武术技击的发展。因此探讨构建既能体现社会需求,又符合武术技击发展规律的武术技击类课程体系,是武术技击发展需要着重考虑的,也是武术技击类课程构建的出发点。本研究以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阶段的武术技击课程构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量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技击类课程构建进行分析与阐述,整理出武术技击类课程构建理论框架,并通过对武术技击类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分析进行武术技击类课程的构建。最后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武术技击类课程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社会背景分析、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课程实施等多个环节,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依存。2.目前武术技击课程中散打等社会认可程度高的项目在课程体系中占有绝对主要的地位,其它项目在课程体系中比例偏少,这样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前的社会需求,但是却不利于武术技击的整体发展。3.武术技击课程的构建要以武术技击项目为基础,同样要体现武术套路等具有技击性项目的需求。4.当前高校从事武术技击教学的师资配置科学合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各种教学设施也能够满足武术技击课程的教学需要。5.当前提出构建以散打为龙头,包括擒拿、太极推手、短兵、长兵等项目在内的武术技击类课程体系是合时宜的,对深化武术技击课程的科学研究,培养高层次的武术技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