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财政制度都实施分级管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作为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地以及国内社会的高度关注。债务危机亟待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急需促进和深化、科学发展观和宏观调控体系亟需落实和完善、处于快速发展的我国经济也迫切需要进一步促进,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如何加强管理地方政府性债务、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是一个重要课题。由于世界各国的基本国情不尽相同,不仅受到政治、财政、经济体制的制约,也受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不同的社会历史变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模式千差万别。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受政治和社会制度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呈急速增长的趋势,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从国家审计署组织的两次大规模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情况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已经很普遍,债务规模不容小觑,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隐性债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于其特殊性和隐蔽性,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隐患。庞大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不仅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也严重影响全国财政体系的运转,其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审计机关的职责就是为国家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其“免疫系统”功能,在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必须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通过研究比较国内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现状的差异及共同点,对世界各国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中的先进做法及有效经验进行总结,以内蒙古自治区为实证模型,通过对该区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成因,并从审计的角度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以期有效的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制约地方政府行政权力、促进债务管理机制完善,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