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筛选合适的心肾交互疾病动物模型。分别对单侧肾脏切除WISTAR大鼠、SHR大鼠进行冠脉结扎。以了解心肾交互作用的发生机制,以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是否可以早期干预心肾交互疾病的发生、发展。方法: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第一组:单侧肾脏切除组,第二组:单侧肾脏切除+冠脉结扎组,第三组:单侧肾脏切除+冠脉结扎+瑞舒伐他汀组。第一周时对所有大鼠进行右肾摘除,同时对第三组进行瑞舒伐他汀灌胃,10mg/天。4周后,对第二组和第三组大鼠进行冠脉结扎。继续对第三组进行他汀灌胃8周。他汀共灌胃12周。饲养三个月后,处死动物前两天,收集大鼠尿液,送检验科测定尿蛋白/肌酐比值。处死动物前一天,将大鼠麻醉后检查所有大鼠心脏超声。处死动物时,收集血液,检测血脂四项、肌酐、尿素氮。并进行炎症因子IL-β、IL-6测定,氧化抗氧化物质MDA,GSH-Px测定,AT-Ⅱ测定以及NGAL、Cystatin和BNP测定。将大鼠心脏、肾脏分别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测定大鼠局部肾小球硬化率。此外,SHR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SHR组;第二组:冠脉结扎组;第三组:冠脉结扎+瑞舒伐他汀组。从开始即对第三组大鼠给予瑞舒伐他汀灌胃,SHR大鼠饲养4周后,对第二组和第三组大鼠进行冠脉结扎。继续饲养8周。其余步骤同WISTAR大鼠。结果:肾切心梗组EF值比肾切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切心梗他汀组EF值比肾切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肾切心梗组相比,肾切心梗他汀组大鼠的心脏超声EF值稍微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切心梗组大鼠血尿素水平比肾切组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切心梗组大鼠的IL-1β水平高于肾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切心梗他汀组IL-1p水平低于肾切心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心肾交互疾病模型的有炎性介质的参与,他汀可能降低心肾交互动物模型的IL-1β。肾切心梗他汀组比肾切心梗MDA值降低(P=0.0447)。组织病理学证实,单侧肾切组有轻微的肾脏损害,肾切心梗组肾脏损害加重,肾切心梗他汀组肾脏损伤仍然存在,但是形态学上已有减轻。SHR对照组EF值和SHR心梗组之间,SHR对照组EF值和SHR心梗他汀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说明心梗模型造模成功。SHR心梗组AT-Ⅱ水平高于SHR心梗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SHR大鼠的AT-Ⅱ值。SHR大鼠在20周龄时肾小球体积缩小,肾间质纤维化,心肾交互作用能够加重肾小球结构异常,经瑞舒伐他汀早期干预后可以改善高血压病所致肾小球早期形态学异常的发生。结论:"WISTAR大鼠单侧肾脏切除+冠脉结扎”和"SHR大鼠+冠脉结扎”这两个心肾交互疾病动物模型相比,各有其优势。单侧肾脏切除基础上进行冠脉结扎是一个有效的建立大鼠心肾交互动物模型的方法。在原有肾脏高动力基础上,冠脉结扎引起的心衰能增加肾脏的损害。而瑞舒伐他汀通过抗炎、抗氧化、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作用能够延缓心肾交互作用的发展。SHR大鼠在已有高血压以及肾脏损伤的基础上,进行冠脉结扎导致心梗,可以引起心肾交互作用;是较为可靠的心肾交互作用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