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至民国浙南板桥畲族乡契约文书及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d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浙江省松阳县板桥畲族乡作为重点研究区域,利用新发现的数百件板桥源契约文书,以及松阳县《文公祠义录》、《周川下板桥周氏宗谱》、《万岭脚蓝氏宗谱》等相关民间文献,并结合对建国初期地方政府档案(《1964年板桥公社户口登记》)的分析,深入研究了清代至民国时期该区内士绅、宗族与民族互动的社会历史。本文认为清代至民国时期,中国传统乡村有一套自足的社会运转体系,士绅阶层和宗族组织是这一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他们在大众和政府之间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松阳板桥的周氏宗族及其族内的士绅精英,正是这一体系的真实体现。士绅和宗族的支配性地位需要以田产作为基础,当地稳定且活跃的土地市场正是他们积累田产的重要渠道。只是不同人群在土地市场上的经营能力并不相同,那些原本具有“外来者”色彩的弱势族群,面对成熟的士绅、强大的宗族和复杂的市场体系,更容易陷入被隔阂和分化的命运。
其他文献
纵观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历史,我们分明感觉在乡村治理的背后是封建国家与宗族社会之间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清晰地折射着传统封建国家的“乡治”理念,主要表现为“大一统”思
本文主要是就十九世纪中后期至二十世纪中期,基督教在山东所办中学发展情况,做一简单梳理。并选择了青岛八中、十一中,潍坊二中和济南五中四所学校为例,重点探讨教会中学在九十多
民地是奉天地区一种重要的土地类型,它在清代奉天地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总体而言,当今奉天地区民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各种民地类型进行定性研究方面,本文以《皇朝建业初基
金属铁离子和钼离子溶液改善稠油的性质,其目标在于降低原油黏度,改善原油品质(降低沥青质和硫的含量,提高API重度),提高原油在油藏中的流动能力。其中,铁离子和钼离子的质量
近代中国社会动荡、灾害不断,广大下层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迫切需要社会的救助。慈善组织在救助穷苦民众、稳定社会秩序方面有重要作用。常州作为东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慈善
《明夷待访录》集中体现了黄宗羲的政治哲学。然而,学术界对《明夷待访录》是等待清王朝的君主还是汉族君王来访,尚无定论。学术界讨论《明夷待访录》的待访对象尽管得出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