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纳米簇的制备及分析应用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hb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一种很有前景的发光材料金属纳米簇(MNCs),因有低毒性、生物相容性及高发光率等特性,已被作为新型纳米传感器应用在离子、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检测,荧光成像和癌症诊断与治疗等领域。本文采用三种不同的小分子作为配体,制备不同性能的铜纳米簇,并通过荧光、红外、紫外、TEM及XPS等手段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基于猝灭机理,构建对小分子物质、金属离子传感体系,并将其应用于细胞成像。第一章:阐述了近几年铜纳米簇在国内外的合成手段、特性及应用的研究现状,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以硫醇小分子卡托普利(Capt)为原材料,利用“一锅煮”合成了水溶性的铜纳米簇(Capt@CuNCs)。研究发现:氯化血红素(hemin)加入可猝灭CuNCs的荧光,在0.0542.0μmol/L浓度范围内,二者有好的线性关系。基于静电相互作用诱导的猝灭机理构建了一种简单、可靠检测氯化血红素的荧光手段,并用于实际血样中检测。第三章:在碱性环境下,用含硫的小分子化合物青霉素钾(PGP)为保护剂和还原剂一步合成发青色光的PGP@CuNCs。此外,发现该CuNCs可作为检测阿霉素(Doxorubicin)的一种荧光探针。当阿霉素的浓度从0增加到105μmol/L后,发射峰位置蓝移,在474 nm处的荧光峰消失,而在601 nm处出现等发射点,在650nm处出现弱的荧光峰,推测可能是有新物质生成。在浓度1.0-35.0μmol/L与45.0-100.0μmol/L范围内,阿霉素浓度与NCs相对荧光强度F0/F分别呈线性,从而构建了基于CuNCs荧光猝灭选择性检测阿霉素的传感体系。最后,因合成的CuNCs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故获取了PGP@CuNCs在肝癌SMMC7721细胞内的荧光成像。第四章:以盐酸硫胺(VB1)为保护剂和还原剂一步合成了低毒性、高荧光强度的VB1@CuNCs,其量子产率(QY)高达20.12%。其中,盐酸硫胺(VB1)是一个含硫小分子,且为B族维生素,具有很好的还原能力,噻唑环中的硫原子容易与金属铜离子进行键合,其次盐酸硫胺结构中的嘧啶环N原子是质子化的,也能与金属离子形成Cu-N配位键,故可合成超稳定的VB1@CuNCs。实验发现:Au3+能够有效地猝灭VB1@CuNCs的荧光,在1.050.0μmol/L范围内二者呈线性关系,且TEM说明加入Au3+使得纳米簇的聚集,粒径变大,这可能是由于Au3+与CuNCs发生相互作用。并用于实际水样中Au3+检测以及荧光成像。第五章:对本文中制备的不同功能的铜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在检测应用方面做出总结,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大卫·哈维的学术转型是当代西方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地理学思想创新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聚焦于哈维空间观的转型,通过解析哈维学术转型的代表论著,认为哈维关于
<正>【裁判要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里频繁的市政建设时常引发情势变更诉讼,在审判实践中产生争议。本案例提出成立情势变更,须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升,而作为护理人员更应该在持有娴熟技术、高度责任心的同时,具有优美的身材,优雅的形体动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
本文对大豆浓缩磷脂加工生产过程易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践中的解决处理办法。
在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条件下,用静态高压釜对316Ti不锈钢进行了1 680h的腐蚀考验,对氧化膜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分析,对均匀腐蚀和均匀腐蚀速率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316Ti不
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Zeta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油酸钠对高岭石浮选行为的影响以及溶液化学作用机理,旨在为阴离子捕收剂高效浮选高岭石以及铝土
墨西哥作家安赫莱斯.玛斯特尔塔《爱之恶》一书继承和发扬了拉美文学“贴近现实”的传统,继续向我们展示着瑰美传奇的拉美世界。该书女主人公爱弥儿的情感和人生经历展现了墨
一、当前学校政教处工作存在的问题1.影响学校政教处工作正常开展的若干问题一是地位不高.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校政教处的建设没有被引起足够重视,无政教专职人员,兼职
<正>2010年10月27—28日,由中国农机学会拖拉机分会组织举办的2010年拖拉机、农用车、农用发动机行业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农机学会会员日活动在郑州举办,各理事单位、成员单位、
<正>【裁判要旨】合同当事人所承担的义务不仅来源于合同约定、法律规定,还有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义务,而当消极不作为构成义务违反时则面临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不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