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职能定位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setm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经济全球化的自然属性看,它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从社会属性看,它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连,在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全球化.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全球化与社会主义问题的理论钥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是当今经济全球化中一面鲜明的旗帜;作为一种实践运动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的同时,市场主体已经多元化,市场机制和"市民社会"正在形成.加之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国已经具备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必要和可能.中国政府的职能调整和定位,对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任何一种政府职能泛化都会影响社会的协调发展."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统治职能的泛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而"现代化建设就是最大的政治"则将政府作为经济人角色合理化,直接导致了政府责任感的丢失和道德感的沦丧;相应,对微观经济职能的强化即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又使政府背起了"全能"的包袱.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健康快速的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政府要主动和适时地转变政府职能.经济全球化的外环境、社会主义的中环境和中国特色的内环境等三大环境的共同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等四大政府职能作了最基本的边界性规定.
其他文献
殷周以来,中国古代社会在结构上以家庭为单位,在经济上以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家庭的稳定与社会的稳定存在密切关联。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乃至社会和国家的稳定,以亲亲之情为
2001末以来爆发的美国大公司会计丑闻充分暴露了现代企业制度中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人们意识到,这一问题不仅只在转轨国家的公司治理中才存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的公司
学位
二十一世纪是商业的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商业主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赢得未来商业竞争的胜利,商业主体必须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特别是要"独善其身",努力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