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二十世纪初中国人物画的历史进程,在绘画道路和艺术实践中有影响力的,应首推徐悲鸿、蒋兆和所形成的以西润中、中西融合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他们以中国画的传统笔墨语言为主,吸收、借鉴西方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手法,最终形成具有应物象形、栩栩如生、传神写真等特点的水墨人物画。关注社会现实,描绘客观对象的内心情感,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知和情感体验的艺术作品,均为现实主义人物画。“徐蒋体系”所具有的现实主义特征引得无数学子追随,这一体系坚守为人生而艺术的绘画理念,将山水的皴擦与西方的素描相结合,探索出关注现实的绘画道路,并由此占据艺术的主流之位。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艺术传进中国,“徐蒋体系”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开始寻求笔墨形式的全新表达方式。在以写实造型为基础的情形下,追求画面和笔墨的形式语言,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变异和发挥,形成全新的绘画风格和艺术面貌。“徐蒋体系”现实主义人物画家们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积极与时代接轨,不断地进行水墨构成、技巧与制作、拼贴等表现形式的尝试。立足于传统,探索新笔墨语言和形式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得“徐蒋体系”在改革开放这一时期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在这一时期展现着现实世界的全新风貌,用笔墨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感。画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体验,展现出风格迥异的绘画作品,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局面。本论文第一部分主要从传统入手,讲述中国人物画的起源和“徐蒋体系”的形成。第二部分重点讲述改革开放后,在西方现代艺术、“85美术新潮”、笔墨论争的影响下,“徐蒋体系”在绘画题材、造型特征、笔墨语言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轨迹,从这三方面来综合分析改革开放前后“徐蒋体系”现实主义人物画家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征。第三部分结合具体艺术家进行阐述,对“徐蒋体系”四位艺术家,在改革开放后的这一时期绘画风格的变化和形式语言的探索,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艺术家们个性化的语言使得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展现出多元的风貌。第四部分则侧重分析“徐蒋体系”未来发展过程中绘画内容与笔墨语言的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