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民是指参与网络信息生产与传播活动的网络使用者。他们整体偏年轻化,拥有更为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且能够通过更多样化的媒体渠道直接表明社会和政治态度。获取网民的信任是政府治理社会的重要资源,是政治系统有效运转的基础,也是政策有效性与政权合法性的保障。网民的政府信任是由政治认知塑造而成的,而政治认知则受到国内外媒体传播的政治信息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讨论不同的媒体使用对网民的“中央-地方”政府信任所产生影响的差异性,促使政府更有针对性地利用不同媒体进行政府信任建设,进而促进我国政治系统的有效运行与和谐社会的良序运转。基于2014-2017的三次“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2016年未开展调查),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与交互作用检验的研究方法,探寻媒体使用对我国网民的“中央-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官方媒体(如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及其网络平台等)导致网民对政府的过高期待与其政治认知之间产生较大落差,进而受到网民一定程度上的排斥,因此,官方媒体对网民的“中央-地方”政府信任的正面影响呈弱化趋势;另一方面,非官方媒体(如微信、微博和外媒等)内部对网民的“中央-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在政府监管力度加大和政务微信快速发展的双重作用下,微信可以减弱非官方消息的负面影响,从而强化网民对政府的正面认知。这与更具公开性的微博对网民的“中央-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相反。同时,由于网民逐步提升的信息辨别力和境外媒体相对客观中立的报道,境外媒体对网民的“中央-地方”政府信任的积极影响正日益凸显。但不能忽视的是,境外媒体往往容易将我国的地方性问题国家化,因此,境外媒体对我国网民的中央政府信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将长期存在。综上所述,充分把握不同媒体渠道对我国网民政府信任的差异化影响,有助于各级政府对不同媒体的重要程度和管理方式产生更清晰的认知,能够针对不同的媒体施行相对应的引导措施,进而全面提升政府信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