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19世纪末英国小说领域的杰出代表。哈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在英国文坛甚至世界文坛上,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国内外诸多研究者的目光。哈代作品的特色之一就是对隐喻的独特运用。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诗歌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隐喻的产生和构建建立在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基础之上,对隐喻的理解离不开语境,语境成为人们判断、理解隐喻意义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苔丝》中,哈代巧妙地运用隐喻,使其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因此本人搜集了《苔丝》中的词汇、句子、段落中的各类隐喻,建立封闭型的隐喻语料库。本文根据《苔丝》这部作品中色彩、动物、植物、路、物体以及人物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隐喻分析哈代的写作手法,通过探究作品中乡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隐喻意义,分析其对交代作品主题、渲染主题、塑造人物形象、预示人物命运的作用。本文将这些隐喻划分为背景描写和人物形象的乡土隐喻,传统节日和公众活动的隐喻,民间歌谣和谚语习俗的隐喻,礼仪习俗和迷信禁忌的隐喻。本文最后提出了文学隐喻的基本功能就是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意义,有效地表现和传达出作者的意图,激发人们的丰富想象,增添作品美学价值、深化主题、帮助读者确切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通过小说解读中的认知功能研究,本文揭示了哈代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隐喻是“文学表述的特定方式”,对于文学艺术来说,运用隐喻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但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来说,对于捍卫诗歌和小说,它也是最关键的。优秀的隐喻性语言能给我们新概念,更强烈地描述了文学作品的震撼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