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犹太“后现代的现实主义作家”多克托罗擅长以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以历史家的眼光和人文主义者的情怀展现美国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全景图。他的小说《鱼鹰湖》发表于1980年,其背景就置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描述了各阶层在经济萎靡之下追求财富和名利,实现美国梦过程及前后的种种境遇。美国梦向来是美国作家们青睐的一个主题,对其叙述的角度因袭时代的变迁及创作背景的不同赋予了这一主题恒久的魅力。《鱼鹰湖》独特之处在于作品采用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并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回顾并审视大萧条时期美国人的遭遇,对美国梦的叙述掺杂了后来者兼旁观者的思想与评语。本文通过细读文本,分析《鱼鹰湖》中各人物在美国梦精神的鞭策下,追逐梦想的悲喜遭遇,试图探讨美国梦的双重特性对追梦者的影响。在作品中,追梦者在享受功成名就的同时,深陷精神空虚和道德沦丧的泥淖,无法自拔。多克托罗对美国梦双重特性的肯定与批判昭然若揭。本文主体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着眼于追梦者奋力杀出大萧条的重围,采取各种途径获取了财富和名利、提高了社会地位,以此来论述梦想实现带来的福祉;第二部分着眼于追梦者道德和人性的沦丧、家庭幸福感的缺失、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堕落,以此来论述美国梦的幻灭;第三部分着眼于美国梦的双重特性,论述其对追梦者产生的决然不同的影响,并探讨多克托罗对美国梦所持的矛盾态度。论文最后得出结论:幸运的追梦者虽然依托财富而尽享荣华富贵、功成名就,但是内在精神的缺失和道德的沦丧注定了他们的美国梦只是昙花一现,美国梦最终成为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美国梦之追求因此充满了悖论。多克托罗旨在告诫读者唯有在道德的规约下,在物质和精神中取得平衡,追梦者才能真正享受美国梦带来的福祉。多克托罗的规劝在物质繁荣的当下仍不失其启迪意义。迄今为止,国外学者对《鱼鹰湖》的研究还甚为稀少且多局限于其叙事策略,未曾有国内学者就该作品做深入的分析,因而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在于试图通过其微薄努力将多克托罗的这部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包裹下的美国梦思想的作品呈现给读者,这不仅为我们理解《鱼鹰湖》提供了一个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多克托罗、其世界观以及其他作品提供新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