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AC/A是反应调节系统和集合系统之间协同关系的重要参数。在临床和科研中对于AC/A有多种测量方法,各种方法测量的简易程度不一,各自都存在一定的优劣点。本课题将在传统的检测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良,搭建一种改良的反应性AC/A的测量装置,并观察AC/A在青少年不同屈光度组间存在的差异,探讨调节和集合的关系在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结合几种传统的AC/A测量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搭建一种改良的反应性AC/A的测量装置。将从综合验光仪上拆下来的Risley棱镜固定在瞳距可调的试镜架右眼位置上,制作成可以用来测量隐斜量的装置。调节反应的测量采用GrandSeikowv-5500红外自动验光仪。调节刺激采用40cm处的单个“E”视标,并通过±1.00D的镜片来诱导调节的变化。一定量的调节变化引起的调节性聚散的变化量即反应性AC/A。
对54名受试者,年龄为8-18岁,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排除眼部手术、外伤史,排除斜视及明显双眼视异常者,根据问卷调查和屈光状态将受试者分为正视组(16人)、进展性近视组(20人)和稳定性近视组(18人)三组。远距屈光矫正后,测量不同屈光度组在40cm处的调节反应和隐斜,并通过+1.00D和-1.00D的镜片的附加,再次测量调节反应和隐斜,通过AR/AS和AC/AS的直线拟和,计算出反应性AC/A。
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正视组和近视组在不同调节刺激水平下的调节反应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屈光度组的AR/AS、AC/AS、AC/A以及各调节刺激水平下的调节反应、聚散度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用本测量方法所得反应性AC/A与刺激性AC/A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26(P=0.000)。
2.进展性近视组的AR/AS斜率显著低于正视组(P=0.014)和稳定性近视组(P=0.038)。
3.进展性近视组的AC/AS斜率显著高于稳定性近视组(P=0.03)。
4.进展性近视组的AC/A均值显著高于正视组(P=0.032)和稳定性近视组(P=0.003)。
5.正视组和近视组在各调节刺激水平下的调节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6.在各调节刺激水平下,进展性近视组的调节反应小于稳定性近视组,调节滞后较大。
7.在各调节刺激水平下,各屈光度组的聚散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本测量方法设计简单、合理,可做为一种测量反应性AC/A的方法。
2.进展性近视组的反应性AC/A高于稳定性近视组,其值的偏高由调节的减小和集合的增加共同引起。
3.进展性近视组比稳定性近视组有更大的调节性集合,更高的调节滞后,导致视网膜像模糊,长期的视网膜模糊像可能是造成眼轴近视化发展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