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AC/A与青少年近视关系的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AC/A是反应调节系统和集合系统之间协同关系的重要参数。在临床和科研中对于AC/A有多种测量方法,各种方法测量的简易程度不一,各自都存在一定的优劣点。本课题将在传统的检测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良,搭建一种改良的反应性AC/A的测量装置,并观察AC/A在青少年不同屈光度组间存在的差异,探讨调节和集合的关系在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结合几种传统的AC/A测量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搭建一种改良的反应性AC/A的测量装置。将从综合验光仪上拆下来的Risley棱镜固定在瞳距可调的试镜架右眼位置上,制作成可以用来测量隐斜量的装置。调节反应的测量采用GrandSeikowv-5500红外自动验光仪。调节刺激采用40cm处的单个“E”视标,并通过±1.00D的镜片来诱导调节的变化。一定量的调节变化引起的调节性聚散的变化量即反应性AC/A。   对54名受试者,年龄为8-18岁,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排除眼部手术、外伤史,排除斜视及明显双眼视异常者,根据问卷调查和屈光状态将受试者分为正视组(16人)、进展性近视组(20人)和稳定性近视组(18人)三组。远距屈光矫正后,测量不同屈光度组在40cm处的调节反应和隐斜,并通过+1.00D和-1.00D的镜片的附加,再次测量调节反应和隐斜,通过AR/AS和AC/AS的直线拟和,计算出反应性AC/A。   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正视组和近视组在不同调节刺激水平下的调节反应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屈光度组的AR/AS、AC/AS、AC/A以及各调节刺激水平下的调节反应、聚散度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用本测量方法所得反应性AC/A与刺激性AC/A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26(P=0.000)。   2.进展性近视组的AR/AS斜率显著低于正视组(P=0.014)和稳定性近视组(P=0.038)。   3.进展性近视组的AC/AS斜率显著高于稳定性近视组(P=0.03)。   4.进展性近视组的AC/A均值显著高于正视组(P=0.032)和稳定性近视组(P=0.003)。   5.正视组和近视组在各调节刺激水平下的调节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6.在各调节刺激水平下,进展性近视组的调节反应小于稳定性近视组,调节滞后较大。   7.在各调节刺激水平下,各屈光度组的聚散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本测量方法设计简单、合理,可做为一种测量反应性AC/A的方法。   2.进展性近视组的反应性AC/A高于稳定性近视组,其值的偏高由调节的减小和集合的增加共同引起。   3.进展性近视组比稳定性近视组有更大的调节性集合,更高的调节滞后,导致视网膜像模糊,长期的视网膜模糊像可能是造成眼轴近视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传递、厘清和释疑主流意识形态的关键作用,与一般的话语体系明显不同.深入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涵,对于提升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不
文章在对高职院校班主任及专业设置进行概念综述的基础上,深入探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及高职学生的现状,以及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与忠诚度,从专业设置角度出发,论述班主任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扎实做好高校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工作,对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局面,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和跨越式发展,保障教学和科研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高校校园文化在立德树人的人才培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究新校区校园文化的价值意蕴,挖掘新校区文化培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校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年化的加剧,新时期老年群体对文化养老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高校离退休群体对文化养老的需求更为复杂和多元化.本文在对华侨大学离退休教
自“双一流”建设项目开展以来,作为其中重要一环的后勤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双一流”高校建设.兰州大学在“双一流”高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流后勤”的建设目标.兰州大
目前高校新校区已从集中式大规模建设逐渐转变为支持学术目标的方式塑造校园的更新,这对基建项目规划管理的精准度提出了很高要求。为适应这个要求,同时也为了配合政府各有关部门行政审批改革以及对新技术的推广,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广泛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要求应用的建筑信息模型,本文提出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简称BIM)+地理信息系统
目的:探讨Notch-1及Notch-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结果:(1)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