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家系调查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lar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 ataxia,HA)是一大类具有高度遗传和临床异质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因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需通过基因检测进行诊断。大部分遗传性共济失调都没有可延缓或阻止疾病进展的方法,有较高的致残率。通过家系调查和基因检测分析HA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为我国HA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通过详尽家系调查获得先证者及家系成员临床资料,绘制遗传图谱,在家系成员知情同意下,取得先证者和部分家系成员外周血进行基因检测,对各家系先证者使用共济失调等级量表进行评分。对各家系先证者及部分家系成员的基因检测结果、临床表现、共济失调等级量表评分进行分析。结果:1)家系1:先证者ATXN3基因CAG重复次数为64次,可诊断SCA3。Ⅲ19的CAG重复次数为67次;Ⅲ21为65次;无临床症状的家系成员Ⅳ17、Ⅳ19分别为70、66次。2)家系2:先证者(Ⅳ26)ATXN1基因CAG重复次数为53次,可诊断SCA1。IV29为55次,无临床症状家系成员Ⅴ17、Ⅴ18、Ⅴ19、Ⅴ20、Ⅴ21分别为50、54、53、59、58次。3)家系3:先证者poly Q SCA动态突变检测为阴性,通过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暂未发现临床表型高度相关且致病性证据充分的基因变异。4)家系4:先证者ATXN1基因中CAG重复次数为49次,可诊断SCA1。5)家系5:先证者ATXN3基因CAG重复次数为53次,基因检测结果诊断SCA3。6)家系6:Ⅳ4的ATXN2基因CAG重复次数为38次,可诊断SCA2。7)家系7:家系7成员Ⅱ3的ATXN3基因CAG重复次数为64次,可诊断SCA3。8)家系8:先证者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结果示:8q12.3的TTPA基因(c.663+1G>A)纯合突变,致病性分析为致病,可诊断AVED。9)家系9:先证者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后未发现临床表型高度相关且致病性证据充分的基因变异。10)家系10:先证者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结果如下:HIBCH基因发现2个复合杂合突变:1)HIBCH,NM_0143 62,exon7,c.469C>T(p.R157X),杂合突变,致病性分析:致病,父源;2)HIBCH,NM-014362,exon13,c.1027C>G(p.H343D),杂合突变,致病性分析:可能致病,母源,可诊断HIBCH缺乏症。11)家系11:先证者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结果如下:SLC52A2基因发现复合杂合突变:exon3,c.700C>T(p.Q234X),母源;exon2,c.124C>G(p.P42A),父源,可诊断BVVLS2。结论:1)11个家系中,发现SCA3家系3个,SCA1家系2个,SCA2家系1个,AVED家系1个,BVVLS2家系1个,HIBCH家系1个,经基因检测未能明确诊断的家系2个。2)在SCA1、SCA2、SCA3家系中,都表现出遗传早现现象,即发病年龄逐代提前,CAG重复次数逐代增加。3)HA各家系临床表现均以进行性共济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其他表现复杂且多样,SARA量表可帮助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4)HA主要通过基因检查来明确诊断,但仍存在部分家系基因检测未能明确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在发达国家,昂丹司琼对急性胃肠炎患儿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止吐剂,但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数据很少。本研究旨在评估昂丹司琼在发展中国家治疗急性胃肠炎患儿呕吐和减少静脉输液使用的有效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相关研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RCT),2313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参与者。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昂丹司琼增加
目的探讨败血症风险计算器(SRC)指导疑诊早发败血症(EOS)新生儿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3-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胎龄≥35周且疑诊EOS的患儿为对照组(n=284),收集病例资料,回顾性采用SRC给予对照组抗生素使用管理推荐;2020年7-11月入住该院、胎龄≥35周且疑诊EOS的新生儿为研究组(n=170),前瞻性使用SRC进行风险评分以辅助临床抗生素管理决
目的: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遗传性离子通道病,以QT间期延长为特征,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而具有潜在致命风险,常表现为心悸、晕厥、心脏骤停、猝死。KCNQ1基因是LQTS最常见的致病基因,研究表明KCNQ1基因突变的位置可能影响长QT综合征1型(LQTS1)的外显率和表现度,本文通过meta分析来探讨KCNQ1基因突变位置(跨膜结构域与非跨膜结构域)与LQTS1表型之间的关系。
目的:分析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至2020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0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雄激素受体(AR)基因进行测序,查找AR基因变异情况,应用Poly Phen-2、SIFT和Mutation Taste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变异对AR功能的影响。结果:10例患者均检测到AR基因变异,其中5个变异以前未报道过,分别是c.401d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儿童高血压的病因及各类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为儿童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患高血压的住院儿童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等。结果:1.共941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原发性高血压9例,继发性高血压932例,男性患儿555例(59.0%),女性患儿386例(41.0%);2.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的消化道症状、皮疹、肾脏损害、关节损害、实验室指标、腹部影像学、内镜下表现等临床特征有无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2020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确诊为HSP的有进行Hp相关检测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和Hp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作为一种微米级、非侵入、无创伤且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模式,它在眼科、皮肤科、肿瘤科、牙科和心血管科等医学疾病检测领域以及文物修复、珠宝检测、工业检测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光的低相干干涉特性使得OCT图像不可避免地受到散斑噪声的破坏,从而导致OCT图像的质量被大大的降低,比如说图像的结构和细节信息被模糊
目的:探讨早产儿自发性肠穿孔(spontaneous intestinal perforation,SIP)的危险因素,为减少SIP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其中诊断SIP早产儿为SIP组,按约1∶2的比例,随机抽取同期、同胎龄、无肠穿孔早产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多因素Logi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髂骨病变的影像表现特点,重点鉴别髂骨结核与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0年06月我院收治的97例髂骨病变患儿的X线、CT表现、病理学检查结果,收集髂骨结核与LCH患儿症状、影像学表现、血常规及CRP行统计分析。结果:骨原发性肿瘤19例,肾上腺癌髂骨转移1例,骨髓炎13例,骨囊肿4例,骨纤维性结构不良3例,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37例,骨结核20例。LC
第一部分儿童小脑共济失调的临床特点与病因分析目的:总结小脑共济失调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病因构成,以指导临床,改善预后。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以“共济失调”作为主要表现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构成;按年龄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儿童组、学龄期儿童组及青春期儿童组,分析五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点;再按病程分为急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