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对渭南东部灌区夏玉米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效应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发挥夏玉米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增产优势,提升渭南东部灌区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技术水平,进行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密度配置试验。本试验于2018年6月在陕西省关中东部灌区渭南市华州区进行。试验选择当地近年来主推的早熟品种陕单636和陕单650、中熟品种陕单609和郑单958、晚熟品种陕单8806和东单60三种类型6个玉米品种,设45000株/hm~2、60000株/hm~2、75000株/hm~2和90000株/hm~2四个密度,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密度下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夏玉米品种间农艺性状、穗部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类型夏玉米产量随着密度由低到高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早熟品种产量随密度的增加逐步提高,中晚熟品种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变化。这三种类型的品种在渭南东部灌区最适种植密度分别为:早熟品种不低于75000株/hm~2,中晚熟品种不超过75000株/hm~2。2、随着密度的变化,夏玉米农艺性状发生变化。其中夏玉米株高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生育期变长而增加,以晚熟品种表现更为明显;穗位高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密度对早熟品种穗位高影响效应比中晚熟品种更大;空秆率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双穗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3、穗部经济性状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密度变化,晚熟夏玉米品种穗行数没有显著影响,而早熟和中熟夏玉米品种穗行数影响显著。不同密度对早熟和中熟夏玉米品种穗长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晚熟夏玉米品种穗长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随着密度增加,穗长显著降低。密度对晚熟夏玉米品种行粒数影响显著,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少,当密度超过75000株/hm~2时,行粒数大幅减少。不同密度对中熟品种籽粒含水量影响显著,并表现出随着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4、渭南东部灌区早熟夏玉米品种密度不低于75000株/hm~2,中熟夏玉米品种适宜密度为75000株/hm~2,晚熟夏玉米品种密度不宜超过60000株/hm~2。从生育期类型看,早熟夏玉米品种陕单650和陕单636具有生育期短、耐密植、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产量高等特点,较适宜渭南东部灌区作为籽粒直接收获方式种植,提高群众玉米种植效益明显。
其他文献
<正>在现今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具备怎样的护理素质才能适应当前的护理模式,成为迫切需要探讨的话题。护理素质在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护理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护
会议
在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深化背景下,基层民警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出现变化,对其思想造成一定影响,需政工人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基于此,文章从基层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入手,指出基
<正>本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急遽发展变化和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文化研究已成为当今人文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股世界性浪潮。于是乎,文化学就成了这股浪潮中应运而生的一门
会议